??? 在列入京津冀協同發展的4個城市中,德州經濟總量、區位優勢最為突出。根據協作分工,主要承擔了建設產業承接、科技成果轉化、優質農產品供應、勞動力輸送基地及南部重要生態功能區等功能。
借助農業優勢入圍
??? 為列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相關城市各顯神通,德州緣何能橫空殺出?從區位來看,它位于山東最北部,緊鄰河北省,是連接華北、華東和中原三大經濟區的交匯點。
??? 統計數據顯示,德州市常年糧食產量占山東省的1/6、全國的1.5%,棉花產量占山東的1/4。此外,德州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高達46%,年出欄生豬550萬頭、肉牛85萬頭、肉禽2億只。不僅如此,延續農業的農副食品加工、棉花紡織業占德州支柱產業產值的四成以上。正因為這些優勢,德州獲得了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入場券。
??? 山東省宏觀經濟研究院社會所所長劉德軍分析,京滬高鐵的開通,德州半小時入津、一小時進京,成為首都經濟圈的重要節點城市,而其他省市的農業水平又遠遠落后。對于進入國家級戰略的城市,中央向來有著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及財稅優惠,德州迎來新的發展契機。
承接三大城市轉移
??? 如果說此前北京對周邊地區的影響更多的是虹吸效應,隨著部分產業、部門的不斷外遷,未來北京帶給這些城市更多的將是拉動與提升。眼下,每個周邊城市都在重新審視與北京的協作,希望從中分一杯羹。德州市領導明確自身定位,做好北京的“菜籃子”“米袋子”。
??? 作為全國聞名的糧食、畜牧和棉花生產基地,德州在全國率先實現“畝均過噸糧、總產過百億斤”。早在2011年就與北京最大的食品產業集團北京二商集團簽訂了戰略協議,為之供應糧菜肉蛋。北京二商集團董事長孫杰指出,德州是全國農業最發達的地區之一,北京有著巨大的消費市場,雙方聯手將有助于實現雙方優勢互補、共贏發展。正是那時,確立了“把德州打造成為北京優質農副產品供應基地和北京市民‘菜籃子’‘米袋子’”的發展思路。
??? 農業上的優勢讓德州入選,但一個城市經濟的發展最終還要看工業的崛起。為此,2014年德州在北京、天津舉行融入首都經濟圈和環渤海經濟圈合作懇談會,簽訂各類戰略合作協議30項,投資合同82個,總額達1330億元。
??? 國家發改委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宋立指出,德州可承接北京、天津、濟南三大城市的產業轉移。今后10年至15年,中國將迎來一個經濟增長期,此后地區間發展會基本定格,后發地區將很難再獲得超越機會。
打造對外窗口
??? 德州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指出,德州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起著生態屏障的作用,它處于最外圍,未來應根據城市稟賦、自身優勢承接產業,實行錯位發展。
??? 德州規劃出新能源、生物技術、交通裝備制造等優勢產業,希望形成集聚效應,培育產業集群。目前,已形成了以光熱、光伏、光電為主的產業集群,擁有著以皇明集團為首的太陽能及相關企業120多家,產業收入達220多億元。
??? 皇明集團董事長黃鳴認為,京津冀霧霾、污染嚴重,急需綠色環保產業。德州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集聚這一產業,并將其做大做強。
??? 劉德軍表示,德州處于外圍,成為京津冀地區對外的窗口,是承接產業轉移前沿地帶。由于交通便利,被確定為“全國交通運輸主樞紐城市”,這對于依賴物流的制造企業來說,有著極強吸引力。
??? 盡管京津冀高新技術產業不會立刻向外圍轉移,德州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卻認為,周邊地市承接不到核心產業,卻可以對接配套產業。眼下,德州正以高鐵站為中心,以京滬、石濟客運專線為軸線,規劃總面積為150平方公里的生態科技城。
?? (記者張志寧根據《經濟觀察報》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