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計劃疏解的一般制造業中像化工、汽車配件、電子等產業,有很多項目都具備了相當的技術實力和上升空間,相信兩地今后會有很多合作機會。 ”7月17日上午,北京市副市長隋振江在會見我市主要領導時這樣說。在這次會見中,雙方領導就產業轉移、科技成果轉化、建立融合發展戰略合作關系等多項決定對接成效的關鍵問題交換了意見。
搶先一步占先機
從某種程度上講,京津冀協同發展,除了北京市,其余都是“配角”,全部處在分蛋糕的位置上。而在分蛋糕的過程中,各地如何確保自己分得更好,不僅在于下手準,還必須下手快。在區域競爭中,“快”往往意味著優勢。
自去年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提出不久,我們就先后舉辦了首都企業家德州論壇、德州·京津大院大所對接會、中科院院士專家德州行等系列活動,并立足京津冀開展了廣泛的產業合作和人才交流。同時,在硬件方面,我市積極打造150平方公里的生態科技城,提升1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和12個省級開發區,為承接京津冀產業轉移、科技成果轉化、優秀人才創業提供了高位平臺。憑借先行一步,我市2014年在京津地區引進的合作項目總投資額達上千億元。
本次赴京對接合作,我市再次搶得先機。北京市政府接待我市考察團的副市長隋振江對我市主動對接的積極態度深表贊賞。他表示,德州是《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出臺后首個就協同發展到北京市政府拜訪的地級市,希望今后雙方能夠就這一工作達成戰略合作,形成長效推進機制。
國家發改委地區司巡視員陳宣慶同樣對我市主動融入、積極作為的態度表示肯定,希望有關部門加大對我市的支持力度,加快德州建設“四基地一功能區”的進程。同時,在這次懇談會上,我市還先于其他地市向200余位參會的京津企業家、專家學者全面展示德州的發展優勢、產業政策及人才支撐計劃,大批企業家對前往德州考察投資產生濃厚興趣。
雖然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是一個有序的漸進過程,但我市經過前期的努力,無疑已經在這一進程中搶到了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