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女子18年風雨一肩挑 : 丈夫癱瘓在床 三個孩子最小才滿月
記者 吳杰 通訊員 王斐 孫紅娟 攝影報道
夏津縣北城街道辦事處苦水社區有這樣一位女性,她是不幸的,丈夫意外殘疾,喪失勞動能力;她是堅強的,一副肩膀支撐著貧窮至極的家;她也是幸福的,三個兒女健康成長,努力成才。她叫葉忠青,今年46歲,一位樸實而又偉大的母親。
丈夫遭遇不幸她獨擔重擔
25年前,在內蒙古打工的夏津人王化明經人介紹認識了小他11歲的葉忠青。兩人結婚后,生活一直平靜而幸福,先后生育兩女一子。但是,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使原本富足的家庭變得一貧如洗。
1996年冬天,內蒙的天氣異常寒冷。“我只記得那天,小兒子王玉新剛滿月,我在家照顧孩子。”葉忠青回憶,那天她一直在等丈夫回家,可是等了兩天,王化明還是沒有回來。一種不祥的感覺縈繞在葉忠青心頭。
果然丈夫真的是出事了。原來,王化明在下班途中昏倒,一直在冰天雪地里躺了10多個小時,直到第二天中午12點才被人發現并送到醫院。“醒來之后,只有腦袋和脖子能動,胸部以下一點知覺都沒有了。”王化明說,醫院根本查不出得了什么病。在此后長達一年的時間里,他一直躺在床上,生活無法自理,家庭全部的重擔都落到了葉忠青一個人身上。“他身邊離不開人,我得時刻守著他。”葉忠青嘆了口氣說,“不僅吃飯要一口口喂,而且為防止他長褥瘡,還要每隔兩小時給他翻一次身,白天晚上都一樣。”時間長了,葉忠青得了嚴重的失眠癥。“睡不著覺的時候我就想,只要他還有一口氣,我就給他治!”為給丈夫治病,葉忠青花去家中所有積蓄,并將內蒙的房子賣掉,在外面租了一間小屋,全家人擠在一個1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里。由于醫院一直無法查出丈夫病情,葉忠青只好帶著病重的丈夫和3個孩子回到了丈夫的老家夏津縣苦水村。
母愛無價,育子成才
回到夏津之后,雖然王化明的身體逐漸有了知覺,但是四肢卻仍無力,每天只能拄雙拐做點簡單又不費力氣的活兒。
這些年,家里10多畝棉花地,就靠葉忠青一個人起早貪黑地打理。但是,10畝棉花地一年微薄的收入根本不夠一家5口的日常花銷。葉忠青說,孩子們從小沒有買過新衣服,都是撿親戚家孩子剩下的。“這兩年兩個閨女長得太高了,實在撿不上了,就去鎮上買,也只是買10塊錢一件的。”
為了供3個子女上學,家里欠下了許多債,每當到了學校開學要交學費的時候,夫妻倆都愁眉不展。“我們就是搭上一切,也要讓孩子念書,這是作為一個家長該做的。”葉忠青說,這些年來,她一直靠這個信念支撐著自己。當初兩個女兒念初中的時候,是夫妻倆覺得最難的幾年,一個孩子一年需要400元費用,“那時候是一點錢都沒有。”葉忠青說,她忍痛把結婚時買的鐲子賣了。
可是鐲子只賣了140元,遠不夠孩子們的學費。走投無路之下,葉忠青找到了時任夏津縣教育局局長的孟昭友。“孟局長人很好,聽說了我們家的情況之后特批了700元錢。”葉忠青說,雖然解決了燃眉之急,但兩個孩子的學費依然是最大的難題。
大女兒王斌學習一直非常優秀,可是就在中考之前兩個月的時候,王斌變得不想學習。王化明察覺到女兒的異常,便找她談心。王斌嘆了一口氣對父親說:“咱家這條件,考上也供不起,我是老大,我去打工吧!”葉忠青看著懂事的女兒,心中五味陳雜,“只要你能考上,媽無論如何也讓你把書念完。”聽到母親的承諾,王斌像是吃了定心丸,在最后的沖刺階段認真學習,并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夏津縣第一中學。
收獲碩果愛暖全家
去過葉忠青家的人會發現,對于這個貧苦的家庭來說,彩電冰箱、好吃好穿只能是一種奢望。
三間低矮的土坯房子是老房子,房頂已經鋪過數次油氈,房梁還用柱子頂著。家里的擺設是一張桌子和一只大皮箱,唯一的電器是親戚給的17寸電視。自從丈夫出事后,葉忠青沒有買過一件衣服,穿的全是別人給的,飯桌上擺的總是饅頭、咸菜。
即使這樣艱難的日子,葉忠青咬緊牙關挺過來了,她沒有讓苦難影響到孩子,總是用笑臉面對她們。“既然選擇了讓孩子上學,就不能讓她們有太多的壓力,孩子們也很苦。”每當孩子們捧著獎狀、拿著證書回來時,總是葉忠青最高興的時候。
正是因為葉忠青偉大的母愛感染著孩子們,她們從不比吃穿,積極上進,個個多才多藝,用自己優異的成績回報著辛苦的母親。
2011年,王斌和王聰姐妹同時參加高考,分別被哈爾濱理工大學和沈陽航空航天大學錄取,這個好消息對苦難的家庭來說,無疑是對偉大母親最好的回報和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