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有研項目的強力帶動,天衢新區集成電路產業迅速崛起。記者 劉振興 攝
□本報記者 王賀
建設京津冀產業承接基地,是《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賦予德州的重要功能定位。
自2014年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至今,德州始終把承接京津產業轉移作為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牛鼻子”,聚焦央企強企,推進產業協作,有研集團、中糧集團、中建材集團等一批央企國企入駐德州、落地開花,一批投資規模大、帶動效應強的大項目、好項目相繼在我市落地,為德州現代化強市建設注入不竭動力。
承接京津項目持續做大產業規模
“這個總投資15.6億元的京津冀魯新材料產業園,由北京柒零基金、濟南永福泰機械、禹城國資三方合資建設。目前園區已有軍鈦、微焓等多家高新企業入駐。”2月26日,在位于禹城市的全市高質量發展重大項目建設現場推進會主會場,禹城市委常委、副市長高超介紹。
當天的現場推進會,全市共有264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建設,京津冀魯新材料產業園、藝點數谷·智能制造產業園、德瓷科技陶瓷基板等來自京津冀的過億元項目受到廣泛關注。
承接產業轉移,關鍵看項目。10年間,我市堅持搶抓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機遇,聚焦京津央企強企,精準開展上門招商、產業鏈招商、以商招商、園區招商等,以招商突破贏得動能突破,一批大項目、好項目相繼落戶,帶動了一大批相關產業高質量發展。
“2023年,我們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上市后融資的7.47億元全部投入天衢新區的認證檢測公共服務平臺項目。”在位于天衢新區的中機寰宇認證檢驗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亮表示。
中機寰宇認證檢驗股份有限公司是央企中國機械科學研究總院的二級子公司,目前在德州建設的認證檢測公共服務平臺項目,建成后將成為集標準、認證、檢測、測試評價等于一體的“一站式”綜合公共服務平臺。
作為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橋頭堡”,天衢新區積極承接京津地區向外轉移的集成電路、高端裝備制造等高端產業,北京氫普氫燃料電池電堆自動化生產線、北京華創融盛智慧工廠等眾多優質項目相繼落地。特別是引進的中國有研科技集團系列高新項目,已成為德州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標志性成果。
對接京津、借勢發展,在項目引進中塑造產業、在承接轉移中強化升級。10年發展,德州承接京津冀產業轉移的成果遍及全市每一個縣市區。在深入分析研判“各個產業適合發展什么、需要引進什么”的基礎上,各縣市區、市直各有關部門按照強鏈、延鏈、補鏈思路,認真梳理標志性產業鏈、各產業集群的產業延伸路線圖,以央企、強企、名企為突破口,扎實開展定向招商、定向合作、定向服務,有步驟有計劃地承接京津冀地區的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生物醫藥、商貿物流等產業轉移。
“十三五”期間,德州累計引進京津冀項目591個。進入“十四五”,德州深化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在引進京津優質項目上的力度進一步加大,成效更加明顯。“十四五”以來,德州引進京津冀地區過億元項目392個。特別是2023年,全市新開工來自京津冀地區過億元投資項目169個,到位資金超百億元。在京津優質項目的輻射帶動下,相關產業在我市成鏈集聚,一條條標志性產業鏈加速成型,產業結構持續優化。
依托央企強企全面優化產業布局
3月10日,在樂陵循環經濟示范園,宇世巨化工有限公司的酚醛樹脂車間產能拉滿。“今年企業效益較去年有大幅增長,目前我們的產品已經向高端酚醛樹脂市場進發。”公司總經理張家暢表示。作為一家來自河北的化工企業,宇世巨自落戶示范園以來,始終保持良好發展勢頭。
立足園區,承接項目、集聚產業。近年來,在宇世巨等化工“龍頭”項目帶動下,大批醫藥、化工產業加速向樂陵循環經濟示范園集聚,目前依托醫藥、新材料和節能環保三大產業,該園區已經落戶58家企業。伴隨入園企業的持續增加,園區也不斷強化配套能力,不僅成為山東省首批認定通過的化工園區,還相繼摘得“中國智慧化工園區試點示范單位”等金字招牌。
各級開發區及產業園區是承接京津冀產業轉移的“主陣地”。10年間,全市各級各部門立足產業平臺,做好承接文章,類似樂陵這樣依托京津冀優質項目,借勢借力加速產業集聚的成功范例不斷涌現。一批專業化、高水平的承接園區陸續成長起來,成為帶動縣市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2018年,德州市與中國有研科技集團正式牽手,合作建設集成電路產業基地。截至2023年底,中國有研科技集團已在德州投資超97億元,建設大尺寸硅片、高純濺射靶材等7大項目,其中絕大部分落戶天衢新區。依托有研項目的強力帶動,天衢新區陸續引進毫米波雷達、液晶顯示屏制造、消費電子產品等10多個項目,集成電路產業迅速崛起。
當前,全市在承接京津冀產業轉移上,已呈現出產業轉移精準化、產業承接集聚化、園區建設專業化的良好態勢。“我們規劃了20平方公里的京津冀協同產業轉化基地。 目前,不僅集成電路產業依托有研等央企強企項目迅速成型,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也在中機寰宇、華創榮盛等京津優質項目輻射帶動下加速向上下游延伸。”天衢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李濤介紹。
在2023年12月召開的德州市深化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專場新聞發布會上,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宿勝表示,我市正在積極構建“一區(天衢新區)引領、多點(高新區及省級開發區)支撐、全域融入”的工作格局。
著眼承接項目需求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項目落地之初,天衢新區就積極配合,不僅將工作專班建在施工一線,建設專線保障項目用電,還提供‘一站式’服務,節省審批時間,這些做法確保了有研在德州的第一個項目提前180天竣工投產,6個月就實現達產。”在談到中國有研科技集團項目為何青睞德州時,山東有研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常青這樣介紹。
近幾年,中國有研科技集團在我市投資持續加碼,我市配套服務水平也同步提升。有研等京津高新項目落戶德州,大批技術骨干隨項目前來,如何幫助企業留住人才成為當務之急。天衢新區不僅為企業員工按成本價供給住房,還提供交通補助,并成立專班解決來德人才的子女入托入學問題。同時,我市出臺政策,讓來德不受平臺性質、社會保險、個人檔案等條件限制,享受市級人才政策。“自2019年我們到德州以來,200余名掌握核心技術的骨干,至今沒有一人流失。”常青說。
留住項目、發展產業,關鍵在于營造良好環境。近年來,圍繞承接京津產業轉移,我市一方面完善項目跟蹤服務,全力支持優質項目早落地、早建成、早見效。另一方面,加快科技成果轉化落地,全力推進產業轉型升級。
10年間,各縣市區項目推進上持續優化服務,項目落地、建設速度不斷刷新。在樂陵市,有研國晶輝新材料有限公司2020年開工建設,2021年投產,2023年實現營業收入約2.1億元。在齊河縣,總投資1.2億元的北京博爾誠癌癥血檢醫療器械產業化項目,2023年9 開始規劃建設,當年完成投資超過3900萬元。在平原縣,投資11億元的同福集團一二三產融合項目已完成基礎施工,近期可完成主體吊裝安裝……一個個“德州速度”持續擦亮德州招商引資的服務品牌。
人才是發展的第一要素。10年間,全市各級以對接京津優質資源為抓手,不斷深化與京津高校院所的合作,通過探索“雙向飛地”“園區共管”等跨區合作模式,著力打造京津冀人才集聚新高地,形成了“研發在京津、智造在德州”的科技協作新格局。
2023年4月,我市在北京市海淀區掛牌成立德州(北京)協同創新中心,該中心緊鄰北大、清華,就近吸引人才項目34個,目前11個項目已在德州注冊落地。同時,以1小時交通圈為基礎,我市支持各類人才不變身份、不限時間、自由便捷來德州創新創業。
截至2023年末,超過1200名京津等地專家以假日專家、離崗創業、雙向掛職等方式來德州發展。僅2023年,全市就新集聚京津冀人才170余人,并合作共建京津冀創新平臺30個。
資金是企業發展賴以生存的血液。近年來,德州積極推行“基金+招商”新模式,高標準搭建政策對話、資源共享的投融資平臺。已設立政府引導基金12只。同時,在全市12條產業鏈成立基金招商專班,扎實開展精準招商。
在天衢新區,當地在全省率先成立基金聯盟,首批入駐機構26家,為推動項目建設提供了強力金融支撐。“我們將以更大力度對接京津優質資源,為京津項目的投資建設提供有力支持,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天衢建設發展集團金融板塊負責人任志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