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堅持全鏈、融合、高質量發展中醫藥產業——
走出德州特色融合創新之路
慶云縣中草藥種植戶為蛇床除草。記者 唐志梅 攝
□本報記者 唐志梅 滕璐 本報通訊員 李佳
3月29日,慶云縣崔口鎮前程村村路兩邊,出苗后的蛇床已經長出了一扎高,種植戶崔維瑞手拿鐮刀,沿著路邊查看蛇床長勢,并將地里的雜草拔除。作為一種中藥材,蛇床的果實“蛇床子”有燥濕祛風、殺蟲止癢等功效,且植株耐寒耐旱,適應性強。
近日,德州市衛健委聯合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等市直部門,對我市中醫藥產業發展進行一線調研,深入中藥材種植基地、加工企業等,對產業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及今后發展方向進行整合,為我市中醫藥產業融合創新發展遠景擘畫藍圖。
中藥材種植產業逐步壯大
3月26日一早,在新河路橋岔河兩岸的灘地上,已經定植覆膜的金銀花整齊地排列著,嫩綠的葉片上掛著晶瑩的露珠,長勢旺盛喜人。
“這是我們種植的733.64畝金銀花,還有110畝連翹,預計到豐產期總產量可達6.5萬公斤,總產值超1000萬元。”德州嘉潤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弭曉鳳介紹,目前基地已經和多個中藥廠家達成初步合作意向。
從源頭上確保中藥材優質安全,是弭曉鳳的堅持。為此,在合作社成立之初,她就邀請相關方面的農技專家,從育苗、栽種、修剪到采摘,全部嚴格按照技術要求進行標準化管理。
標準化管理不僅贏得了市場,還得到了省衛生健康委、省農業農村廳的肯定。2023年11月,該基地成功入選山東省中藥材生態種植基地創建單位。
近年來,我市充分挖掘本地中醫藥資源稟賦,擴大石斛、金銀花、丹參、板藍根等中藥材種植規模,加快引進適宜我市自然氣候條件的優良中藥材品種。夏津縣桑產業、慶云縣石斛產業入選首批省級中醫藥產業典型案例,夏津縣桑產業被中國中藥材種植專業委員會評定為“道地優質藥材種植基地”。2023年,寧津縣借力山東中醫藥大學,開辟3000畝中藥產業“試驗田”,種植丹參、金銀花、黃芩等10余個品種,畝均增收3000元。
但不可忽視的是,作為中醫藥產業的基礎環節,全市中藥材種植存在規模小、種植標準化程度低等問題。就此,九三學社德州市委員會副主委吳廣峰建議,擴大現有中成藥、中藥飲片生產規模,支持企業利用本地桑類、石斛、金銀花等特色中藥材種植規模和品質優勢,加快藥膳、食品、化妝品、保健品等新產品的研究開發和市場推廣,延伸中醫藥產業鏈。
中藥材加工業勢頭良好
走進全市唯一一家中藥飲片生產規上企業——山東鍵心堂中藥飲片有限公司,展廳內琳瑯滿目的展品分門別類排列整齊,陳列在展示架上:有公司生產的黃芪、黨參、天麻、薏苡仁、西洋參等各類中藥飲片,也有藥食同源類創新型產品。2015年成立至今,公司聚焦中藥飲片、智慧藥房、中藥材養殖(水蛭)、藥食同源類創新產品四大部分。如今,山東鍵心堂中藥飲片有限公司經營的中藥材、中藥飲片、毒性中藥飲片品種多達400多個。依托過硬的質量,公司成為我市唯一通過GMP認證的中藥飲片生產企業,生產的中藥飲片等產品不僅供應我市部分醫院、藥店、診所,還廣受其他地市采購商的歡迎。
雖然山東鍵心堂的發展有所成就,但當前我市中醫藥企業數量少、知名品牌少仍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借勢京津冀協同發展,今后我們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爭取引進京津冀濟等中醫藥頭部企業以辦院、建廠等方式落戶德州。”市衛健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中醫藥文化氛圍逐漸濃厚
在德州市中醫院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市民可以了解到多位德州籍的古代中醫名家的人物傳記、從醫故事、畫像典故,也可以體驗非遺傳承傳統搗藥技藝——打藥磓,還可以近距離觀察各種中藥材,了解它們的相關知識……通過參觀市中醫院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感受中醫藥的魅力,領略中醫藥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株小草治病救人,藥香書香穿越古今。通過深入挖掘德州市中醫藥歷史文化內涵,加強中醫藥文化資源開發利用,引導人們了解中醫藥、信任使用中醫藥。目前,我市建成11個省市級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5個省級中醫藥文化建設示范單位、13家省市級中醫藥文化進校園試點學校、13個中醫藥文化長廊、1個中醫藥文化街、4個中醫藥文化主題公園,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普遍建設中醫藥文化知識角。
為了進一步營造全社會信中醫、用中醫的環境,我市還實施了中醫藥文化“雙百”工程、推動中醫藥“六進”活動,舉辦海峽兩岸(德州)中醫藥文化交流大會、中醫藥文化節、中醫藥膏方節,加強中醫藥文化宣傳和科普教育,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中醫藥事業產業發展的良好社會氛圍。
“下一步,市衛生健康委將認真吸收采納關于加快推進我市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建議,充分發揮市促進中醫藥發展工作領導小組作用,與相關市直部門等加強協同配合,堅持全鏈、融合、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中醫藥現代化、產業化,建設區域性中醫藥文化名城。”市衛健委相關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