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審計局力促農田灌溉設施發揮長期效益——
破解3000余畝農田灌溉難
□本報記者 李莉 本報通訊員 于凡
“多虧了審計局的同志來審計時幫我們找到問題,我才能用自家地頭上的這口井澆地,今年豐收有盼頭了。”5月27日,德城區黃河涯鎮東屯村村民張吉祥吃過早飯就來到自家麥田里,看到小麥籽粒飽滿豐收在望,他高興地說。
然而在去年,附近村民還在為澆地不方便而發愁。去年3月,市審計局工作人員在鄉村振興審計調查中發現,黃河涯鎮部分灌溉項目設施處于閑置狀態。經過多次走訪,審計人員了解到當地農田灌溉工程竣工后,個別機井等水利設施因缺乏維護導致淤堵甚至廢棄。
“黃河涯鎮遇到的問題是個例嗎?其他縣(市、區)是否還存在類似情況?”市審計局鄉村振興審計組主審曹萌帶著疑問,和審計組其他同志圍繞“立足政策、揭示問題、提出建議、規范管理、促進改革”的審計目標,對全市8個縣(市、區)、31個鄉鎮農田灌溉設施使用維護情況開展審計調查,查看項目建設資料、深入田間地頭實地開展調研,探究問題產生的具體原因和背景,分析背后存在的體制性障礙、機制性缺陷、制度性漏洞,力求審深審透,推動源頭治理。
經梳理匯總發現存在農田設施管護不到位、耕地保護制度不健全等問題,并向市委提交專題匯報,得到了高度重視,相關事項被列入德州市主題教育“先學、先查、先改”重點內容,要求在全市范圍內進行整改。
審計組依托“黨委政府牽頭、主責部門實施、主管部門督導、審計跟蹤檢查”的“德審改”工作模式,建立起問題臺賬清單,明確整改責任單位和整改時限,派出8個小組現場督導問題整改情況,對工程質量進行監督、對維修效果進行核查。截至目前,全市已維修泵站35座、疏通機井42座、修復灌溉出水口136處,有效解決了3000余畝農田的灌溉難題。
據曹萌介紹,為建立健全農田灌溉設施維護長效機制,解決管理漏洞和機制障礙,市審計局邀請了相關領域專家一起座談研究解決方案,最終提出了落實管護責任、建立跟蹤問效機制等針對性的審計建議。同時,推動市農業農村局修訂出臺《德州市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綜合管理制度》,明確了農田灌溉設施使用要求、維修與保養措施等,進一步加大對農田灌溉設施的巡查和日常檢修,確保設施管用、群眾滿意、長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