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張祺媛
相識是一份很奇妙的緣分,預先可能從來不知道,故事發生的開始會發生在哪里。
今年32歲的曉雯,在高一新生報到時,認識了她現在的老公李朗。曉雯性格外向、大大咧咧,特別愛笑,像一個小太陽;李朗與曉雯的性格截然相反,他性格溫柔,做事謹慎。無論是生活還是學習,他都一直在身后陪伴、鼓勵著曉雯。
從懵懵懂懂到逐漸成熟,從教室到教堂,從校服到婚紗……李朗和曉雯,他們真的做到了。
1與你相遇,恰逢其時
李朗和曉雯第一次遇見是在新生報到處,他便對曉雯一見鐘情。“同學,你是哪個班的啊?”他鼓起勇氣主動向曉雯打了招呼。“我是17班的,你呢?”“巧了,咱倆一個班的,我也17班的。”……隨后,兩個人便你一 言我一語,走在學校校門口通往教學樓的小路上。那年9月的初秋,迎面吹過的微風,仿佛都藏著兩個人初遇的甜蜜。
開學后軍訓的那幾天,天氣格外炎熱,再加上他們是在戶外訓練,有一次,曉雯在訓練時中暑暈倒了,李朗立即跑到曉雯的身邊,并把她扶起來送往醫務室。從那以后,李朗便在書包里放著礦泉水和濕巾。
高一軍訓后換座位,兩個人機緣巧合,又成了前后桌。曉雯英語好,李朗數學好,兩個人便相互給對方講題,鼓勵對方學習。高二分班,兩個人不在一個班級里了,但巧合的是,兩個班的體育課是一起上的。體測800米的終點,總有李朗拿著礦泉水為她加油的身影;而籃球場上,也總能聽到曉雯為李朗的加油聲。
高三那年,由于曉雯參加了藝考,前半個學期一直專注于專業課的學習,導致她下半學期一開學摸底測試時,文化課的成績非常不理想。而此時,李朗便利用晚自習大課間的20分鐘幫曉雯補課、整理復習資料,兩個人就這樣互相鼓勵著、陪伴著彼此,走過了高中的最后一個學期。
高中三年時光,轉瞬即逝,那年6月,兩人順利高中畢業。教室里討論題的聲音、晚自習走廊里的歡樂聲、學校運動操場上的奔跑……校園里留下了兩個人青春里最美的樣子。
2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
“曉雯,我喜歡你,我們在一起吧。”原來遇到對的人,所有的事情都能順其自然地進入狀態。高中畢業那年暑假,李朗和曉雯牽起了彼此的手,開始了他們的愛情故事……
上大學時,兩個人一個在北京,一個在南京,由于大學不在一個城市,他們不像其他情侶那樣每天都能見面。大學四年里,兩個人見面得“提前預約”。愛心“投喂”外賣、節日里的小驚喜、去她大學所在的城市看她,是李朗對曉雯的愛意;而一向大大咧咧的曉雯,在異地戀的那四年里,也是出奇的敏感,一旦察覺到李朗的小情緒,也會及時想辦法逗他開心。
此外,兩個人還約定好,每年的寒暑假,都會去一個城市旅行,留下專屬他們的美好回憶。“一起努力,成為更好的人。”“更高處相逢。”……這就他們對彼此的承諾。四年里,距離并沒有阻止兩個人相愛,反而因為距離,兩個人倍加珍惜在一起的時光。
那年6月畢業季,流行著一句“畢業就是分手季。”其實,曉雯心里也有過恐慌,因為她即將面臨著畢業工作,而李朗被學校保送了該校的研究生,當時的她也不知何去何從。曉雯在和家人商量后,最終決定先回到家鄉工作。“等我研究生畢業,我們就結婚。”這是李朗對曉雯的承諾。
就這樣,兩個人雖然沒有分手,但又面臨了新的異地戀的考驗。
3畢業不分手,未來多指教
曉雯畢業后步入社會,剛參加工作那年,作為“職場小白”的她,經常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由于當時李朗是研究生階段,學習也較為緊張,他們經常因為溝通不及時而發生矛盾。明明可以一個擁抱解決的事情,由于異地的原因,只能抱著手機交流,但即便如此,兩個人也都沒有想過放棄。
那年夏天,李朗邀請曉雯來參加他的研究生畢業典禮,當時他手捧鮮花、戒指、白色頭紗……“你愿意嫁給我嗎?”“我愿意。”全班同學以及老師見證了他的求婚,她也陪他畫上了校園生活完美的句號。
“上課鈴聲響了,你聽見了嗎?我們作為婚禮殿堂的新生,一起走進這愛的升學禮。”時間會沖淡記憶,但也留下了最值得的彼此。傾一人之心,擇一城而居,經過和雙方父母的交流,曉雯和李朗最終決定定居在南京工作生活,離校成家是李朗和曉雯愛情的升華,也是他們下一階段幸福的起點。
其實,在他們戀愛期間,也有不少質疑他們感情的聲音,每當此時,李朗都會信誓旦旦地對曉雯說:“我會用實際行動證明給他們看。”最后,時間證明了,他們是彼此相愛的。
“想有一天牽著你的手,去敬各位來賓的酒。”李朗和曉雯做到了。
婚禮當天,當李朗第一次看見曉雯穿著白色婚紗站在他面前時,瞬間淚流滿面,這一路走來的艱辛,只有他們兩個人最能理解彼此。他第一眼就喜歡的女孩終于娶回家了,真正成為了他的妻子。
4時光匆匆,幸福從未離開
“從我遇見你的那天起,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為了靠近你。”李朗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兩個人婚后,各自努力工作,再加上雙方父母的支持,3年后,他們終于在南京有了自己溫馨的小家。
結婚第五年,他們擁有了自己的寶寶。雖然雙方父母因為種種原因,不能親自來到南京幫他們帶孩子,但是在精神上和物質上也都給予了他們最大的支持和幫助。而小兩口親自帶娃的經歷,不僅讓他們沒有錯過孩子生長的每一個階段,而且也讓他們更加懂得了生活不易,更加珍惜彼此對于小家庭的付出。“雙方父母不過多參與我們小家庭的事情,尊重且支持我們小兩口的任何決定,減少了很多不必要矛盾的發生。老公在左,孩子在右,此刻我甚是幸福。”曉雯說。
工作日各忙各的,晚上回家,一個人做飯,另一個人帶娃,周末去附近景區游玩,假期一起回家看父母,這是他們一家三口的日常生活。雖然有時兩個人也會因為生活中的煩心瑣事吵吵鬧鬧,但是眉開眼笑、相互依靠,才是他們日常生活的主基調。這幾年,李朗和曉雯相伴相助,高興時他們一起笑,遇到困難時他們共同承擔。不論什么事,李朗和曉雯都會堅定的握住彼此的手,一起面對。
從認識,到戀愛,到領證,再到現在升級為三口之家,在平淡的日子里,李朗和曉雯彼此陪伴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