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進梯入戶”隱患大,12345市民熱線接聽投訴量增加——阻車器+充電樁 疏堵結合解難題
□本報記者馬樂本報通訊員畢鑫宇
電動自行車因騎行方便、價格實惠,成為廣大群眾常用的代步工具,但存在的消防安全隱患往往被人們忽視。據市“12345”市民熱線服務中心統計,近期該中心接到的關于電動自行車在居民樓內亂停亂放的投訴明顯增多。
7月20日,家住星凱國際小區的宋先生撥打12345市民熱線反映,小區內不少業主將電動自行車推入樓道甚至在樓內充電,存在較大安全隱患。“最近陰雨天比較多,小區內沒有安裝停車棚,大家把車輛推進樓道也可以理解。可是在樓道里充電,甚至推著電動車乘電梯上樓,讓人很反感。”宋先生說。
住在該小區的楊女士也表示上下班高峰期乘坐電梯時,時常遇到居民推著電動車進進出出,使得原本就不寬敞的電梯更加擁擠,安全隱患問題更令她擔憂。“電動車進電梯很危險,如果爆炸了,后果不堪設想。”她希望相關部門可以嚴抓嚴管。
同樣的情況還出現在巴塞小鎮、天玉銘城、唐人公館、東方明珠等小區。對于將電動自行車推入樓道內的原因,部分車主解釋是由于小區內缺少電動車車棚,一旦下雨,擔心電動車被淋濕。也有部分車主認為智能充電樁的充電費用比家用充電貴一些,還是愿意把車停回家充電。
有數據顯示,電動車火災80%發生在充電的過程中,造成人員傷亡的也都是發生在充電時段。所以將電動車停放在樓道或者家中充電,對整棟樓都有巨大的隱患和威脅。將于9月1日起施行的《德州市住宅物業消防安全管理規定》中明確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在住宅物業區域內占用、堵塞疏散通道、安全出口,不得違反用電安全要求私拉電線和插座為電動自行車充電。物業服務人應當加強電動自行車集中停放場所和電動自行車停放秩序的維護和管理,引導業主規范使用集中充電設施。
接到承辦單后,各小區所在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積極行動,與小區物業、派出所民警聯合走訪并清理樓道,同時要求物業工作人員加強巡查,發現電動自行車停放及上樓行為及時勸阻。星凱國際小區的物業還制作了警示語,粘貼在樓道以及電梯內。在采訪過程中,有居民表示:“希望能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阻止電動車進樓道、上樓。”
據了解,近期天衢新區耿莊社區針對這一問題,打出了一套疏堵結合的“組合拳”。社區為54部電梯安裝了“電梯阻車系統”,該系統可以利用電梯內頂部智能攝像頭進行自動識別,當有電動自行車進入時,立刻播放語音警報,同時電梯門無法關閉,直到電動車被推出來,才恢復正常。社區同步安裝了車棚及充電樁,既加強了電動車的用電安全,也為居民營造了便利的居住環境。“自從安裝了這個報警系統以后,再也沒人推著電動車進電梯了,大家安心多了。”居民張女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