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新聞網訊(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俞榮攝影李琪)
8月14日,市民劉先生騎行共享電動單車時,發現車輛配備的頭盔設計存在安全隱患。共享電動車頭盔用一條伸縮繩系在車把上,騎行人將頭盔系牢后,騎行中一旦發生危險,即便有機會跳車躲避,也會被這根伸縮繩限制,存在騎行人被伸縮繩“拽倒”“鎖喉”等傷害風險。
劉先生介紹,他當日需要出門買東西,最方便的出行方式是共享電動車,但也由此產生了一些不好的體驗。雖然路口停放著多輛電動車,但細看之下,每一輛車子都無從下“坐”。“有些頭盔內存著水、垃圾,或者破損、缺失了,有些車座上一層土,有些車撐抬不上去。十多輛車子,竟然沒有一輛能騎的。”劉先生介紹,他走了好一段路,才算找了輛相對干凈的車子掃碼騎行。
但帶上頭盔后,又有了新問題,頭盔尺寸較大,加之是用一根伸縮繩系在車把上,騎行中頭盔總是向左側滑。“騎行中,這根繩子拽得頭盔很不舒服,而且要是遇到緊急情況,這根繩子也會成為逃生的障礙,還可能會勒到脖子。”劉先生說,他停車后又測試車輛倒地的狀態,由于頭盔伸縮繩限制,他僅能離開車輛一步距離。
根據劉先生反映的情況,記者查看了城區多處停放的共享電動車,頭盔臟、亂、差、缺失是普遍現象。長河大道與東風路附近的近十輛共享電動車中,三輛車子頭盔內有水、一輛車頭盔缺失,四輛車頭盔、車座上有塵土、落葉等。由此向南接連三個路口,共享電動車的情況普遍與之相似。
調查發現,美團、小遛、青桔等品牌共享單車均是采用伸縮繩連接車把和頭盔。經測量,伸縮繩完全伸直后的長度約為3米。但有些繩子彈性較差,垂落在車輪位置,騎行中容易鉤到路邊事物;有些繩子彈性較強,戴上頭盔后會牽引頭盔發生偏斜。
針對該問題,記者咨詢了小遛共享單車運營商。客服回復稱,此設計是為了防盜。此前沒有接到類似反饋,將把記者反映的問題反饋給后臺,進行進一步優化。
對于共享單車頭盔存在的安全隱患,眾成清泰(德州)律師事務所律師李倩介紹,如果運營商提供的服務本身存在缺陷,使用者因為電單車本身的安全隱患發生安全事故,運營商應承擔相應責任。
“或許當初共享電動車設計伸縮繩連接頭盔是為了防盜之類的目的,但不應該以犧牲市民安全為代價。”劉先生表示,運營商亟須提高共享電動車服務質量,建議可以采用掃碼取帽子、智能上鎖等方式,改進、更換目前市場上存在的共享電動車頭盔,讓頭盔真正起到保護騎行人安全的作用。
——市民呼吁提高共享電動車服務質量
德州新聞網訊(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俞榮攝影李琪)
8月14日,市民劉先生騎行共享電動單車時,發現車輛配備的頭盔設計存在安全隱患。共享電動車頭盔用一條伸縮繩系在車把上,騎行人將頭盔系牢后,騎行中一旦發生危險,即便有機會跳車躲避,也會被這根伸縮繩限制,存在騎行人被伸縮繩“拽倒”“鎖喉”等傷害風險。
劉先生介紹,他當日需要出門買東西,最方便的出行方式是共享電動車,但也由此產生了一些不好的體驗。雖然路口停放著多輛電動車,但細看之下,每一輛車子都無從下“坐”。“有些頭盔內存著水、垃圾,或者破損、缺失了,有些車座上一層土,有些車撐抬不上去。十多輛車子,竟然沒有一輛能騎的。”劉先生介紹,他走了好一段路,才算找了輛相對干凈的車子掃碼騎行。
但帶上頭盔后,又有了新問題,頭盔尺寸較大,加之是用一根伸縮繩系在車把上,騎行中頭盔總是向左側滑。“騎行中,這根繩子拽得頭盔很不舒服,而且要是遇到緊急情況,這根繩子也會成為逃生的障礙,還可能會勒到脖子。”劉先生說,他停車后又測試車輛倒地的狀態,由于頭盔伸縮繩限制,他僅能離開車輛一步距離。
根據劉先生反映的情況,記者查看了城區多處停放的共享電動車,頭盔臟、亂、差、缺失是普遍現象。長河大道與東風路附近的近十輛共享電動車中,三輛車子頭盔內有水、一輛車頭盔缺失,四輛車頭盔、車座上有塵土、落葉等。由此向南接連三個路口,共享電動車的情況普遍與之相似。
調查發現,美團、小遛、青桔等品牌共享單車均是采用伸縮繩連接車把和頭盔。經測量,伸縮繩完全伸直后的長度約為3米。但有些繩子彈性較差,垂落在車輪位置,騎行中容易鉤到路邊事物;有些繩子彈性較強,戴上頭盔后會牽引頭盔發生偏斜。
針對該問題,記者咨詢了小遛共享單車運營商。客服回復稱,此設計是為了防盜。此前沒有接到類似反饋,將把記者反映的問題反饋給后臺,進行進一步優化。
對于共享單車頭盔存在的安全隱患,眾成清泰(德州)律師事務所律師李倩介紹,如果運營商提供的服務本身存在缺陷,使用者因為電單車本身的安全隱患發生安全事故,運營商應承擔相應責任。
“或許當初共享電動車設計伸縮繩連接頭盔是為了防盜之類的目的,但不應該以犧牲市民安全為代價。”劉先生表示,運營商亟須提高共享電動車服務質量,建議可以采用掃碼取帽子、智能上鎖等方式,改進、更換目前市場上存在的共享電動車頭盔,讓頭盔真正起到保護騎行人安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