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賦能交通管理,市區169個路口實現綠波通行——緩解擁堵 力促暢行
□本報記者馬樂本報通訊員肖華榮
若要問市民王偉今年在交通出行方面最大的感受,他會毫不猶豫回答:“駕車出行更加通暢了。”
王偉家住德城區,工作單位在高鐵德州東站附近,每天上下班幾乎橫穿整個城區。“我一般選擇走東風路,過去每天上班都要提早出門,最怕遇到早高峰,等紅燈的時間加起來都快能看完一集電視劇了。”王偉一邊計算一邊告訴記者,“現在有了‘綠波帶’,只要控制好車速幾乎不用停車,很順暢。”
王偉口中的“綠波帶”,是我市公安交
警部門積極改善交通環境,提高市民出行品質的一次成功嘗試。據統計,截至2021年底,德州全市機動車保有量達133.15萬輛,較上年末增長6.9%,高峰期車輛短時間內集聚,極易造成交通擁堵。“綠波帶”就是通過對道路上若干個連續交叉口信號燈之間的協調控制,保障車輛按照一定時速行駛時,在每個路口都能“恰好”遇到綠燈,進而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為市民營造平安通暢的交通環境,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支隊長田正勇說,市公安交警部門聚焦城市交通擁堵突出問題,高起點部署、高站位謀劃、高速度推進,組建專業信號配時優化服務團隊,充分利用大數據進行全城信號優化提升。
堅持“統籌施策、多元共治、爭分奪秒”原則,針對我市路網和流量的規律性特征進行專題研究,根據路網結構、交通特性、空間范圍等劃分交通場景,通過優化信號周期、相位相序以及精細劃分控制時段等措施,圍繞單個交叉口、干線、特殊時期預案保障等內容,實現高效信號配時運營管理。王偉上下班通行的東風路(迎賓大道至崇德十大道路段)共23處信號控制交叉口,建設雙向“綠波帶”后,道路停車次數由14次減少至6次,平均用時縮短至21分42秒,通行提效22.78%。
截至目前,市區已經實現“9橫7縱”16條道路、169處交叉口的綠波協調控制,路口排隊長度平均減少17.36%,交通延誤平均下降10.54%,行程時間較優化前平均降低36.03%,停車次數較優化前平均下降61.81%。
此外,針對大型活動、節假日等可預見交通突變情況,還設置了140余處交叉口信號配時預案,其中涉及交通樞紐周邊43處交叉口、學校周邊31處交叉口、商圈周邊18處交叉口、易堵點段14處交叉口、干線綠波帶138處交叉口,調整后平均延誤降低5.8%。
“綠波通行是我市智慧交通建設的重要一環,我們將繼續堅持實戰導向,強化科技賦能,突出研判支撐,積極構建‘大數據+智慧交通’警務模式,實現道路交通管理實戰化水平顯著提升。”田正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