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夙偉
從“定位手表”到“社交神器”,近期,升級迭代的兒童電話手表在未成年人中,尤其是城市兒童中逐漸風靡。隱憂隨之而來,功能升級的電話手表容易導致兒童沉迷,也潛藏隱私暴露和被不法分子利用的風險。家長和專家呼吁,使電話手表回歸兒童健康與安全核心功能,才能保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當“定位手表”迭代升級到“社交神器”,電話手表中的社交功能最受孩子們歡迎。但是,通過電話手表兒童過早開展“網絡社交”有著一定的危害,可能導致網絡成癮。一些家長告訴記者,連成人都抵抗不住社交媒體的誘惑,一刷手機就停不下來,更何況孩子?有時發現孩子凌晨還躲在被窩里用電話手表聊天,其成癮性不亞于手機。
專家認為,小學生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期,他們的自制力和自律性較弱,網絡世界容易讓兒童產生獲得感和滿足感。癡迷于電話手表發圈、打卡可能會加劇兒童的網絡依賴甚至導致網絡成癮。過多地使用智能產品也會導致孩子專注力下降、視力降低、睡眠質量下降等問題。家長則擔心,孩子過多接觸過于成人化的網絡信息,會造成心理早熟,沉迷虛擬網絡社交則可能降低孩子現實生活中的人際交往能力和意愿。
據相關報告顯示,目前中國5歲至12歲的兒童數量約為1.7億,智能兒童手表的市場普及率約為30%,基本上3個孩子當中,就有1個孩子有電話手表。其中,電話手表在城市兒童的市場普及率至少過半。如此普及的電話手表如果任由廠家放大“社交神器”功能,便會成為兒童網絡沉迷的推手。
營造健康、文明、有序的網絡環境,保障未成年人網絡空間安全,不容許打“社交神器”的“擦邊球”。家長和專家呼吁企業自律,以健康、安全為核心,升級優化兒童產品。有關部門尤其要加強監管,指導相關產品升級與推廣,禁止其他不適合兒童的附加功能,加強信息安全保護,檢查并完善程序漏洞,全力避免兒童身心健康受到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