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新聞網訊(記者王德鵬郭慶萍通訊員趙一陽)9月22日晚,喜迎十九大·德州市第二屆民間文藝晚會在德州大劇院精彩上演。馬堤吹腔、山東快書、雜技、一勾勾、西河大鼓等16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我市優秀民間文化藝術紛紛亮相,來自全市300余名基層民間文藝工作者用精湛的技藝,展示了傳統藝術的無限魅力。
▲馬堤吹腔《掛龍燈》
?
▲表演唱《運河船工號子》
?
▲西河大鼓《財迷認親》
?
▲新編跑驢《回門》
晚會由市委宣傳部、市文廣新局、市文聯主辦,市文化館承辦,旨在挖掘和保護民間文藝資源,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充分展示我市優秀民間文化藝術,進一步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當晚7點30分,演出在臨邑縣選送的德平大鞅歌《籮圈鼓子鞅歌》中拉開了帷幕。德平大鞅歌是傳統舞蹈類的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起源于元朝末年,距今已有700多年歷史。表演充分展示了北方勞動人民的粗獷奔放、憨厚樸實的人文特色,引發現場觀眾陣陣掌聲。緊接著,德州運河經濟開發區選送的西河大鼓《財迷認親》,以擊銅板和書鼓說唱相結合的方式,唱腔簡潔蒼勁、韻味獨特,贏得了觀眾喝彩。“我最喜歡雜技《蹬人》,演員們分工明確,猶如鯉魚跳龍門,在空中上下翻騰,給我們帶來了與眾不同的視覺享受。 ”市民楊紅玉說。“本場晚會為惠民演出,1100余名市民免費觀看。活動自今年3月啟動以來,各縣市區結合本地實際,進行全面宣傳和發動,面向基層廣泛征集有特色、有創意的民間文藝節目,為我市文化建設起到了積極助推作用,營造了濃厚的文化氛圍。 ”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李文豪介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