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楊德林
“全面展開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我們要領會上級要求,找準自身定位,突出德州特色,著力實施好‘三色動能’‘三大計劃’‘四大創新平臺’等重點工作,選準工作突破口。 ”市委副書記、市長陳飛在全市全面展開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推進大會上指出。“三色動能”,指打造節能環保高效的“綠色動能”、開放合作的“藍色動能”、創新發展的“金色動能”;“三大計劃”,指實施“三去一降一補”“傳統產業提升”“新興產業倍增”;“四大創新平臺”,即重點加強三大創新集聚區、化工產業園區、各類特色園區、省級以上經濟開發區。
綠色代表集約節約、可持續、生命力。要實現綠色發展必須擺脫傳統發展路徑依賴,要義無反顧地從速度情結中解放出來,從低境界、小格局發展中解放出來,要堅決摒棄依靠消耗資源能源、粗放式發展道路。“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就是一個淘汰落后產能、培育新動能的過程。要嚴格落實中央‘三去一降一補’要求,鼓勵什么、限制什么、禁止什么要清清楚楚,決不能含糊,要下定決心加快落后產能退出步伐,為新產業、新動能發展騰出發展空間。 ”市經信委主任王愛民說。
去年我市深入實施協同發展戰略,開放格局進一步打開,成功舉辦了京津冀魯資本技術交易大會、“德州百企下南洋”等高水平對外開放活動。“通過對外開放,加快引進人才、技術、資金等要素資源,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大會提出要打造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進一步提高德州經濟發展外向度,開創高水平對外開放新局面。 ”市商務局局長王健說。
科技創新能夠點“企”成金。人才、創新是最寶貴的財富。推動新舊動能轉換核心是創新,著力點是發揮好科技創新引領、人才支撐、金融助推三個力量。“我市將出臺政策,進一步支持領軍企業對接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和重點研發計劃,加強與央企強企合作,在共性關鍵技術領域加快協同創新,實施一批重大科技創新項目,鼓勵企業攀‘高枝’、上‘高墻’ 。 ”市科技局負責同志介紹。
高新區(禹城)中央創新區總投資過百億元,規劃面積1320畝,設置了綜合服務中心、創業孵化區等31個公共項目,是德州高新區創新發展“引擎中的引擎”。全部建成后,將成為京津冀及濟南都市圈范圍內重要的科技創新中心、人才集聚中心和生物智造重地,是推動德州高新區加入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最重要載體,更是德州和禹城市推進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的重要抓手和載體。“我們已啟動500畝的中央創新區核心區建設,主要建設創新中心、科技產業園、大學工研院。其中,大學工研院內設山東大學生物工程、晶體材料、石墨烯材料三大研究院,預計2018年,石墨烯基鋰電池、超級電容、氧化鋯兩極溫域材料等新材料產業形成初期規模,2020年產業規模達到20億元,2025年過百億元。同時,將以科技產業園為平臺,積極與在京高校、中科院各院所、中關村創新孵化機構開展深入對接,引進知名高校院所,建設中試車間,打造技術研發、成果轉移的快速通道。 ”市政府黨組成員,德州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禹城市委書記張安民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