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揚巾幗力量建功協同發展——全市2017年婦女工作綜述
□本報記者劉臻本報通訊員王斐
踏著春天的腳步,我們即將迎來“三八”國際婦女節108周年。
過去的一年,是我市婦女事業發展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年。創建省、市、縣婦女居家靈活就業示范點164處;在全市建立1256處“四點半學校”,解決1.6萬名留守兒童放學后“真空期”監管難題;選聘3401名兼職副主席、3.4萬余名執委,有效延伸了婦聯工作手臂,壯大了基層婦聯工作力量……
2017年,全市各級婦聯組織扎實推進改革創新,既圍繞黨和政府工作大局搞好“公轉”,又聚焦服務婦女兒童搞好“自轉”,各項工作迸發出蓬勃的生機與活力。
思想引領潤物無聲
“神州大地風雷閃,氣象更新大改觀,舉國上下齊心協力,宏圖大業定實現! ”3月1日,德城區南龍社區藝術團的巾幗志愿者們為社區居民帶來了自編京劇《十九大精神暖人間》,通過百姓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十九大精神。
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是2017年各級婦聯組織的首要政治任務。各級婦聯線上線下同步開展“巾幗心向黨·建功新時代”主題宣傳教育活動。“學十九大精神看新時代德州”微信答題活動上線不到20天,就有2.3萬人參與答題17萬次;各級婦聯干部奔赴基層開展“大學習、大宣講、大調研、大落實”活動,通過專題培訓、輔導報告、讀書誦讀、文藝演出,將黨的十九大精神送到婦女群眾身邊。
政治性是群團組織的靈魂。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群團組織要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發揮聯系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組織動員廣大人民群眾堅定不移跟黨走。 ”市婦聯主席楊旭博介紹,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全市各級婦聯組織織密基層組織網,用好互聯網,更深入地了解基層婦女的所思所想所需,凝聚各行業各領域的婦女群眾,形成推動改革發展穩定的強大巾幗正能量。
我市大力推動基層婦聯組織區域化改革創新,以擴大基層組織成員、村(社區)婦代會改建婦聯工作為抓手,吸納各領域、各層次優秀婦女進入基層婦聯組織。一年來,更多普通群眾中的優秀女性成為鄉鎮(街道)、村(社區)婦聯組織成員,3401名兼職副主席、3.4萬余名執委延伸了基層婦聯組織工作手臂。增力量,讓基層婦聯組織的隊伍強起來。各級婦聯建起家庭教育、權益維護、技能培訓等微信群,通過自主“加群”,婦女群眾輕松實現與婦聯干部、專家學者和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們的“面對面”,擴大了婦聯組織聯系服務婦女群眾的工作半徑,用網絡讓基層婦聯組織的工作活起來。
緊跟時代融入大局
“聽說市婦聯要組織關于新舊動能轉換方面的培訓,我立刻報了名。建設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的重大歷史機遇,將給廣大企業帶來全方位和深層次的影響。此時來一場專業的政策解讀,對我來說真是及時雨??! ”3月2日,大國重器自動化設備(山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月芹表示。
全市全面展開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推進大會召開之后,市婦聯積極落實,籌劃主題為“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女企業家培訓。 3月中旬,將邀請有關專家做政策解讀,屆時將有近百名女企業家參加。
先進性是群團工作的力量之源。走在廣大婦女群眾的前列,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才能動員帶領廣大婦女前進。
過去一年,全市各級婦聯組織緊緊圍繞全市建設協同發展示范區的工作部署,實施婦女居家靈活就業推進工程,創建省級“大姐工坊”49處,在省定貧困村扶持市級“婦女居家靈活就業示范點”20處,推動縣市區婦聯創建縣級示范點95處,近4萬名婦女實現家門口就業;緊緊圍繞脫貧攻堅目標,開展“巾幗送暖”“春蕾計劃”等活動,為貧困群眾、兒童捐贈生活學習用品、圖書等4.8萬余件,募集各級各類資金39.9萬元、各類物資價值40.9萬元;緊緊圍繞“我文明德州文明”主題實踐活動,連續第四年開展尋找“最美家庭”活動,僅2017年全市就有11萬人次參與,推選出全國“最美家庭”2戶,省級“最美家庭”17戶,“最美家庭”故事分享會引起強烈反響。
服務婦女兒童貼心暖心
“相較2016年,2017年我們建設‘四點半學?!哪_步放慢了,但科學規范管理的水平在不斷提高。我們招募了1285名輔導員,積極推動‘四點半學?!ㄔO列入政府購買服務項目,去年縣鄉財政列支輔導員補貼237.5萬元。 ”市婦聯兒童部部長高小燕告訴記者。
2017年,市婦聯在全市1256處“四點半學校”中開展了第二批示范點創建工作,對家校銜接、學生管理等一系列規章制度、管理辦法提出了更高要求?!八狞c半學?!痹诒WC課業輔導的基礎上,活動內容更加豐富,手工、繪畫、音樂等興趣課程普遍開設,文體活動積極開展。去年暑假變身“全日制”課堂的達205處。寒假期間,市婦聯聯合市民政局開展安全宣傳活動,發放《給農村留守兒童及父母的一封信》,首次將預防性侵等知識納入其中,去年底,經過嚴格考核,命名了20處市級“四點半學?!笔痉饵c,每處給予5000元的補助。
繼省婦聯發文要求在全省范圍推廣后,今年2月,我市創建“四點半學校”工作經驗入選全國婦聯“讓愛留守·關愛農村留守兒童特別行動”創新案例。
群眾性是群團組織的根本特點。婦聯組織開展工作就要以婦女兒童為中心,而不能讓他們當配角、當觀眾。
一年來,一批以婦女兒童為主角的項目相繼開展:免費為10萬余名農村適齡婦女進行“兩癌”檢查,籌集資金80萬元,救助農村貧困“兩癌”母親120名;實施“新農村新生活新女性”培訓提升工程,5萬人次受益,農村婦女和家庭的文明素質顯著提升;各級開展家庭教育講座和培訓100余場次,重點加強留守兒童家長、監護人家教指導服務;發放婦女小額貸款2206.6萬元,扶持273名婦女創業,為13家女性負責人的企業爭取省級貸款貼息37.64萬元……
新時代召喚新作為,新擔當不負新使命?!拔覀儗⒗^續強化團結教育、維護權益、服務群眾功能,帶領各級婦聯組織更好地落實‘聯系廣泛、服務群眾’的要求,團結動員廣大婦女為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動德州高質量發展、促進協同發展示范區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楊旭博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