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州新聞網訊
記者4月18日從市文廣新局獲悉,市政府日前公布了德州市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共32項。至此,我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增至122個。
入選德州市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32項“非遺”包括曲藝3項,傳統舞蹈3項,傳統技藝11項,民間文學1項,傳統音樂4項,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3項,傳統戲劇1項,傳統美術4項,傳統醫藥2項。
另據介紹,我市目前共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4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3個。(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 楊碩 通訊員 張俊霞)
德州市新增的市級“非遺”項目
曲藝類:
市文化館申報的相聲、德州市地域文化傳承中心申報的山東快書、慶云縣申報的馮家門三弦藝術。
傳統舞蹈類:
臨邑縣申報的舞龍、夏津縣申報的后屯村架鼓舞、齊河縣申報的王廳竹馬舞。
傳統技藝類:
德城區申報的付氏京胡制作技藝、永盛齋扒雞,陵城區申報的柳編,禹城市申報的褚紅雞扒雞制作技藝、大通手紡發酵面制作工藝,樂陵市申報的火棗技藝,臨邑縣申報的扣燈籠,夏津縣申報的宋樓火燒制作技藝、舜逸軒老榆木家具制作技藝,寧津縣申報的劉記丫頭蟋蟀罐傳統制作技藝,齊河縣申報的面塑。
傳統醫藥類:
德城區申報的中醫脊椎復位、陵城區申報的徐氏龍血生肌膏。
傳統音樂類:
夏津縣申報的夏津民歌、武城縣申報的武城運河民謠、齊河縣申報的打夯小調、平原縣申報的撼天擂。
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類:
德城區申報的安家拳、樂陵市申報的梢頭棍、武城縣申報的武城武子拳。
傳統美術類:
德城區申報的核雕、趙氏糖畫,臨邑縣申報的麥稈
畫,寧津縣申報的寧津張氏木雕技藝。
民間文學類:
平原縣申報的平原義和團的傳說。
傳統戲劇類:
慶云縣申報的劉貴哈哈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