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新聞網訊(方志勇 孔祥國)5月9日,在德城區黃河涯鎮東街村許秀芹家的麥田地頭上,聚集了很多人,來自區農業局的專家王風池正在給該鎮30多名基層農技人員講解小麥后期的管理知識和應注意的相關問題。來自程官屯村的張化河說:“把農業科技培訓班辦在田間地頭,接地氣,俺們也更容易接受。回去后,俺要抓緊把今天學到的知識給村民們講講。 ”
為培育更多村鎮農技人員和新型農民,為鄉村振興助力,德城區農業部門不斷調整思路,讓培訓走出傳統教室,走進田間地頭。為保證培訓的實效性,他們不搞花架子,在充分深入基層征求種植大戶、基層農技人員意見的基礎上,確定培訓內容,把農民最急需的技能知識送到他們身邊。德城區農業局局長馬云飛說:“我們采取田間地頭‘菜單式’培訓,既能解決種植戶遇到的實際問題,又能讓基層農技人員和種植戶更直觀地學到田間操作和管理技術,很受大家歡迎。 ”
該區還積極幫助引進特色種植項目,并選派科技人員盯靠到一線,隨時幫助農民解決在生產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今年3月初,德城區農業局組織黃河涯鎮耿李楊社區“兩委”班子成員和部分農戶到臨沂市蒙陰縣,對中藥材丹參種植、深加工及市場銷售情況進行參觀考察。通過再三論證后,耿李楊社區決定引進丹參等中藥材進行種植。目前該社區已種植丹參100畝、紅花20畝、蒲公英5畝。為了讓當地群眾及時掌握中藥材的種植技術,區農業局及時選派科技員楊丙軍到社區駐村,負責技術指導。楊丙軍手把手傳授村民們種植技術,還積極與省農科院丹參研究所、市農業局相關科站聯系,掌握當前丹參的市場價格趨勢。他通過不斷總結丹參在種植和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幫助社區制定科學的管理措施,特別是做好種植密度、單產和銷售環節的相關工作。
今年以來,該區通過田間地頭“菜單式”培訓,共培訓基層農技人員300余次,培訓農業科技示范戶500人次,有效提高了本土農業人才的科學種田水平、農業技術指導能力以及帶動周邊農戶致富能力,為該區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