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1日,第七屆山東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在濟南開幕,位于主展廳二樓的文化改革發展綜合展區人氣很旺,德州展區以“儒風水韻·大德之州”為主題,總體造型呈“溫馨的笑臉”亮相,極具當地文化特色的黑陶、剪紙、紅綠彩、炭雕、金絲彩貼、麥秸畫等1500件展品,以及德州雜技、八極拳等文藝展演引得人們紛紛駐足觀看。本屆省文博會將持續至10月15日,德州展區的10場30項文藝活動將繼續奉獻給各地游客。
記者在現場看到,德州展區總體布局為“兩區三廳一長廊”。“兩區”即文化活動區、產品展示區;“三廳”即為產品展示區域的三個展廳,分別為中國黑陶城展廳、書香音樂廳、董子文化街展廳;“一長廊”即為德州文化展示長廊。
其中,黑陶展廳內的黑陶鼎,是全國唯一一件《十九大報告》全文的微雕作品,由梁子黑陶大師,歷經近一年精細創作,全文3.2萬字,甚為壯觀。梁子黑陶董事長梁麗霞介紹,此次參展,公司共有19位黑陶大師前來,現場演繹精湛的黑陶技藝。“德州展區經過前期充分規劃,整體性很強,我們得以多角度展示黑陶文化,參展首日便收獲頗豐。”梁麗霞說,黑陶只是載體,傳播和發揚的是我們的傳統文化。
建志剪紙創作的多層套色剪紙長卷《百子圖》也是人們圍觀的重點,據創作者張建志介紹,該作品采用明朝崇禎年代著名畫家楊壽平所畫的《百子圖》為基礎,臨摹出來,然后進行剪刻而成。“其技術運用的是剪紙中的點踩套色等手法,使得人物圖案栩栩如生。”張建志介紹,曾有臺灣同胞為此幅作品出價150萬元,但他并未出售,而是留作版權,會有更高收益。
此次參展,是德州窯紅綠彩瓷器首次參加省文博會,宋元、明清時的瓷器,以及近代開發的“高白瓷”均在現場展出。據德州紅綠彩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文利介紹,在中國陶瓷歷史長河中,德州窯曾一度站在中國民窯制瓷業的頂峰,其因京杭運河而興,始于五代興于宋金,衰于明。“近年,德州古窯重見天日,其出土的紅綠彩瓷器以其獨特的魅力,又引發了文化藝術界與收藏界的強力追捧,所以復燃德州窯的任務落在了當下。”劉文利表示,本次參展對于紅綠彩來說是一次很好的發揚機會,也是為正在規劃當中的“紅綠彩文化產業園”做準備。
除展品區之外,文化活動區內的精彩文藝演出更是引來掌聲陣陣。慶云縣八極拳的孩子們年紀最小者剛滿9歲,卻已習練三年,其教練宗學習表示,這是他首次參加省文博會,感覺受益匪淺,不同文化間的交流與碰撞,方能使得各地傳統文化更加源遠流長。
現場,山東省文化惠民消費券也同時發放,據董子文化街副總經理費志振介紹,11日共發放惠民消費券1.5萬元,很快被搶購一空,三小時內可用于展品的購買,這也促進本屆文博會展品的現場交易。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雙雙 攝影 劉振興 通訊員 徐文艷 董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