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是全國第五個扶貧日,記者從市扶貧辦獲悉,自2016年打響脫貧攻堅戰以來,德州累計投入各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9.5億元,實施產業項目1300多個,脫貧人口9.68萬人,貧困發生率由2016年初的2.88%下降至0.1%,566個省定扶貧工作重點村全部摘帽。
千名干部奮戰在扶貧一線
近年來,我市建立起市廳級領導包鄉鎮、市縣部門和骨干企業包村、第一書記駐點、副科級以上干部聯戶的“兩包一駐一聯”工作機制。
其中——
◆38名市廳級領導每人幫包2個重點鄉鎮,566個重點村分別由一個市縣部門、一家重點企業、一名第一書記直接幫扶,每戶貧困戶都有幫扶責任人。
◆目前,103名縣級領導干部(其中縣委書記13名)已遍訪重點村743個;134名鄉鎮黨委書記、5845名村黨組織書記已遍訪貧困戶29952戶,發現問題1462條,已解決1410條。
實施產業扶貧項目1300多個
作為扶貧的重要舉措,我市加大產業扶貧力度,鞏固提升原有產業項目,嚴審快建新項目,在確保貧困戶優先受益的前提下,一并帶動周邊其他群眾,共享發展成果。
今年以來,我市加大項目整合實施力度,集中力量、集中資金、集中資源,新建續建帶動力強、規模大、輻射廣的扶貧產業園區。
◆全市直接投入產業扶貧資金1.97億元,共實施扶貧產業項目25個。
◆脫貧攻堅以來,累計投入各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9.5億元,實施產業項目1300多個,實現貧困人口全覆蓋。
1.67萬畝沉睡土地被“喚醒”
針對省定扶貧工作重點村大多缺規劃、基礎設施差,產業發展難,集體經濟弱,貧困群眾增收途徑少,村容村貌落后的難題,德州近年來大力喚醒村內空宅基、房前屋后閑散地、村居外圍荒地、廢坑塘、舊場房等沉睡資源,發展種植、水產養殖等,這一做法不僅能聚集分散資金,新興農村產業,增加創收渠道,同時還能改善農村環境。
◆目前,全市已啟動沉睡資源利用的村1100多個,整合土地資源3.14萬畝。
◆已開發利用1.67萬畝,產生效益可增加村集體收入1萬元/村/年,貧困群眾受益800元/戶/年。
醫療教育住房得到全面保障
脫貧攻堅戰實施以來,我市加大對貧困家庭的民生保障投入,使其生活改善明顯。
◆教育方面
我市健全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蓋的貧困學生資助體系,創新教育扶貧“3+1”機制,即1名干部(人生導師)+1名教師(學習導師)+1名企業家(感恩導師)精準結對1名貧困學生,募集扶貧助學基金6900多萬元,資助貧困學生4450名。
◆醫療方面
實施健康扶貧工程,投入特惠保資金1100萬元,基本醫保、商業補充保險、意外傷害保險、家庭財產保險和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五位一體”保險保障體系初步形成,1.96萬名患病貧困人口得到有效救治。
◆住房方面
我市對無親屬、無資金、無勞動能力的貧困戶,組織統一建設周轉房,或對村集體閑置房屋進行修繕改造,供貧困戶免費居住,4200多戶貧困戶住上了安全房、放心房。
2020年實現全面脫貧
據了解,今年全市享受扶貧政策的貧困人口有7萬多人,其中未脫貧人口3500多人。
根據計劃——
◆確保2018年基本完成貧困人口脫貧任務,鞏固6.68萬脫貧享受政策人口脫貧成果;
◆加大對755個省定扶貧工作重點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和村容村貌整治力度。
◆2019年,著力鞏固提升脫貧成果,逐步建立穩定脫貧長效機制;加快完善省定扶貧工作重點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延伸。
◆2020年,德州將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消除絕對貧困,并爭取在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中率先突破奠定堅實基礎。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 潘曉泉 通訊員 孫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