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無人能輔導功課,她的成績卻總名列前茅
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楚艷艷通訊員陳錫攝影趙祜昊視頻孫學虎
561分,高出本科線100多分。看到自己的高考成績,王京薈的心情起伏于激動和為難之間。激動的是,多年努力,終于考出理想成績;為難的是,學費好像頭上澆下的一盆冷水,讓她不知該如何向家人開口。
她上網查過,每年的學費和生活費加在一起要兩萬余元。這筆錢款對她的家庭來說,無疑是前行路上的攔路虎。
8月17日上午,記者來到王京薈的家——陵城區丁莊鎮苑莊村的一處農家小院,一位中年男人迎面走出,但只見他兩手前前后后地比劃,嘴里嗚嗚呀呀,卻說不出一個字。聽到動靜,王京薈的爺爺奶奶急忙走出,記者這才知道,原來這位中年男人是王京薈的爸爸王好峰,是一位聾啞人。
記者當天并未見到王京薈的媽媽。王京薈告訴記者,媽媽每天都要到村旁的廠子里干活,因為要保證全勤,媽媽不愿請假。但實際上,全月無休地干活,也只能拿到兩千元錢,遠不能撐起一家人的生活。
王京薈的奶奶六十五歲,爺爺六十七歲,他們負責耕種一家人的田地,也負責照顧王京薈和她的小弟弟。
兩位老人的身體不是很好,每到秋收的時候,兩位老人整天待在地里也忙不過來,只好請親戚幫忙。
王京薈的高考成績為這個家庭帶來一絲希望的曙光。“再怎么難,也得讓孩子去上學,孩子爭氣,我們也不能拖后腿。”雖然困難,但爺爺奶奶對王京薈的學業非常支持,他們向一些親戚借了錢,將王京薈的學費湊出了一部分,但還差不少。“家庭困難并不可怕。”王京薈曾寫下這句話。她將改變家庭命運視為自己的責任和目標,為此而拼命學習。
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沒有上過學,家中沒有人能輔導她的功課。但從小學到初中,她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時常拿到班級第一名。
努力學習才能改變命運,是王京薈在現實生活中學到的一課。她特別喜歡的一句話是:“哪怕低到塵埃里,也能開出花來。”她說:“我就在塵埃里,我一定能開出花來。”
談及日后計劃,王京薈臉上洋溢著笑容:“順利高考結束,要感謝的人太多,親戚們的幫助、爺爺奶奶的操勞、媽媽的辛苦付出,這都是我要回報的恩和情,畢業后我想回到本地工作,離家近些,好照顧家人。”
在此,本報呼吁社會愛心人士獻出一份愛心,用于資助今年剛剛考上大學的貧困大學生。如果你被他(她)的事跡感動,有意向資助貧困大學生,請撥打本報電話22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