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晚,央視《新聞聯播》以《【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同心奔小康】多彩休閑游 致富小康路》為題,近4分鐘單條報道聚焦山東,點贊臨邑縣前楊村立足鄉村旅游產業,邁向更加富足的小康生活。全文如下:
鄉村振興,關鍵是產業要振興。三年前,山東省德州市臨邑縣的前楊村還是個省定貧困村,而今,立足鄉村旅游產業,這里已經發展成為“中國美麗休閑鄉村”,鄉親們也邁向了更加富足的小康生活。
清明小長假,山東臨邑縣前楊村熱鬧起來。百畝花海、叢林木屋、拓展訓練、馬術體驗,小小的村莊吸引來大量游客。在鄉村游里遇見拓展項目,讓不少游客感到新鮮。
游客孫佳琪說:“覺得挺刺激,很開心。我覺得現在的農村也不是以前的農村了。”
拓展培訓項目負責人楊瑞瑞是名返鄉創業青年,2018年之前他一直在外打工,曾經的故鄉記憶讓他不堪回首。
德州前楊記憶文化旅游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楊瑞瑞說:“我結婚的時候,村里當時還沒有修公路,人家婚車都不愿意上村里來,太泥濘,怕婚車誤到我們村里。人家的父母當時也不愿意,確實村里太窮了當時。”
前楊村原先是省定貧困村,年輕人幾乎全部外出打工,村組織建設薄弱。2018年,省里為前楊村派來了一位駐村書記,他帶領村民修路打井、美化村居,村里柴草堆、糞堆、磚瓦堆“三大堆”不見了,生活污水實現集中處理。
山東省德州市臨邑縣前楊村第一書記崔磊說:“雜亂不見了,垃圾沒有了,我們村的田園之美也就呼之欲出了。整個縣鄉村旅游空白,我們有沙河故道,有點將臺,交通區位也有優勢,正好適合發展鄉村旅游產業。”
村里專門請來山東省旅游規劃設計院的專家做規劃,可鄉親們卻不太看好。
前楊村村民張玉霞說:“首先說咱這也沒山沒水的,也沒什么特產。”村民楊春蓮說:“建湖或者是建公園,光那么說,人們也沒見過。”
然而,楊瑞瑞和一些青年人卻對這個鄉村旅游藍圖動了心,在他們看來,嬸嬸們只是缺乏對休閑游的想象力。大家回到家鄉和村干部一起完善旅游規劃,不僅加入了拓展運動、馬術體驗等新鮮元素,還依托紅色文化、歷史典故打造鄉村記憶館,改造村舍民居做成精品民宿、時光旅舍。
德州前楊記憶文化旅游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楊瑞瑞說:“希望我們前楊村村民的田園生活,讓大家伙所向往。希望游客來到我們前楊村記得住鄉愁。”
得益于細致的規劃,前楊村成功入選山東省首批美麗村居建設試點,獲得了750萬元資金扶持。村里成立了文化旅游公司,將村民全部納入股權進行分紅。村里還流轉了1000多畝土地,統一規劃種植園和生態大棚。張玉霞如今是哈密瓜大棚的管理員,工資加提成每年能收入4萬多元。城里來旅游的孩子們在這里認領瓜苗、認識自然,也給她帶來很大的自豪感。
前楊村村民張玉霞說:“每周來一回,變化一回那瓜秧,來一回變化一次,他能看到成長的喜悅。”
短短幾年,前楊村不僅脫了貧,還走上了小康路。人均年收入從2018年的14000元增加到23000元,入選了“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去年,接待游客超過10萬人次。如今,村里還建起了鄉村振興學院、老人幸福院,鄉親們正朝著同心奔小康的方向前行。
山東省臨邑縣前楊村第一書記崔磊表示:“下一步,我們會打造美食一條街,推進蘆筍等農產品深加工,在產業、品牌化上下功夫,努力繪就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
總臺央視記者 梁錚錚 高晨源 山東臺 歐陽明哲 德州臺 張文 李巖 陳繼飛 編輯 劉向陽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