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新聞網訊
謀劃德州至商河、德州至聊城等鐵路建設;謀劃建設德州機場;中心城區公交站點500米覆蓋率達到100%……8月26日,《德州市加快建設交通強市的實施意見》出臺。該意見指出,到2030年,德州基本建成交通強市,立體交通網絡將更加完善。
根據規劃,到2030年,通過高鐵實現通達全省及我省周邊主要城市的“1、2、6”小時陸上交通圈:其中德州至相鄰5市(濟南、濱州、聊城、石家莊和天津)1小時通達,德州至省內其他各市2小時左右通達,德州與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武漢、西安、鄭州、沈陽、合肥、南昌、太原、呼和浩特等12個國內主要城市6個小時內通達,通過運輸機場實現與世界主要城市12小時通達。
同時,到2030年,德州立體交通網絡將更加完善。加快濟南繞城二環線西環北環(德州段)高速公路、鄭濟高鐵德州段、慶云機場等項目建設。謀劃做好德州至鄆城、高青至武城、慶云至章丘、濟南至寧津等高速公路前期工作。謀劃德州至商河、德州至聊城等鐵路建設。謀劃建設德州機場。向北打造全省對接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橋頭堡,向南打通深入對接省會經濟圈、長三角的“黃金通道”,向東加強與沿海港口合作打通“出海通道”,向西與沿黃城市群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協同行動,全面提高綜合交通對外開放水平。到2030年,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突破600公里,形成“五縱五橫”網絡布局;全市高鐵運營里程達到300公里以上,“四縱五橫”鐵路網基本形成;通用運輸機場達到2個。
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積極建設公交都市示范城市。有序推進智能快運系統建設,強化智能快運系統、公交汽電車與其他交通方式銜接。加快充電、加氫、加氣設施建設,加快城市公交車輛更新換代,實現全市城市公共交通工具和城市物流配送車輛100%為新能源、清潔能源。到2030年,智能快運系統營運里程達到100公里,中心城區公交站點500米覆蓋率達到100%,城市交通基礎設施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居全省前列。(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明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