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新聞網訊(記者鄧靜通訊員張兆坤)“深松作業機械安裝了北斗定位系統終端設備,農機作業遠程指揮與管理平臺可以對機手作業質量進行全程監督。”10月19日,寧津縣金豐合作社負責人劉樹林在田間查看土地深松情況。他表示,因為作業質量好、效率高,種糧大戶更喜歡租用安裝了智能終端設備的農機。
我市引導各縣市區創新農機管理方式,將智能終端安裝在農機上,進行各項作業數據采集、計算、分析,實現精準作業。目前,秋收基本結束,小麥播種成為重頭戲。農田里,一臺臺智慧農機往來穿梭,對土地進行深松作業,提高土壤蓄水能力以及土壤肥力水平。
今年,寧津縣為全縣180多臺套深松作業機械、100余套深翻整地機械安裝了北斗定位系統終端設備,可以對農機位置、機械運行參數、作業處理量、運行時長以及環保參數等進行監測,確保了深松質量。
為農機植入“智慧芯”,也改變了傳統生產方式。“種地用上導航,播種100畝地不到3小時。”10月21日,在平原土地魯望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農場,種植經理何石寶說。當天,農場的3臺“大金剛”播種機格外引人注目,雖是無人駕駛,卻實現精準作業。原來,播種機上的接收器能即時接收導航信號,實現按照規劃路徑行駛、作業。
何石寶介紹,安裝了導航系統的無人駕駛播種機,最大特點是精準作業。能實現自動直行勻速前進,每一畦田均勻一致,誤差不超過10厘米,深淺一致,且播種不重復、不遺漏。
“隨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智慧農機越來越多地投入生產中,在提速提效的同時,實現各地科學調配農機作業,有效促進服務供需對接。”市農業農村局農田農機科科長張廣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