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分組審議討論政府工作報告
強化責任擔當 匯聚奮進力量
▲市人大代表于海玲說,將不斷提升醫療技能,提高診療水平。 記者姜偉攝
▲市政協委員孫金鑫圍繞提升物業服務水平等民生領域立法工作建言獻策。 記者劉振興攝
▲市政協委員李延華表示,政府工作報告為我市加快先進制造業發展指明了方向。 記者郭慶萍攝
▲市人大代表唐強建議,加強高端技術創新和高層次人才引進。 記者姜偉攝
本報訊(記者張志寧張明昭)2月25日,出席市十九屆人大一次會議和市政協十五屆一次會議的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分別對政府工作報告進行分組審議討論。
市人大代表、市婦聯主席趙曉靜說,報告中提到了今年要聚焦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集中力量辦好18件民生實事,開發公益崗2.53萬個,這些都和婦女兒童的權益密切相關,各級婦聯組織將動員廣大婦女為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市作出貢獻。
報告提出,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以“進”的姿態守牢“穩”的底線。市政協委員、市委政法委副書記周少國表示,作為黨委領導和管理政法工作的職能部門,將圍繞經濟發展,立足職能,主動作為,積極服務,全力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公開透明的法治環境、保障有力的要素環境、高效便捷的服務環境,以高質量法治服務保障經濟高質量發展。
市人大代表、團市委書記張方瑞說,報告中多次提到“青年”“人才”“年輕人”“創新”等字眼,特別是提出“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唱主角,建設青年發展友好型城市”“建設有創造力吸引力、年輕人喜歡的城市”,作為一名團干部,她感到振奮,更感受到德州的前景美好、未來可期。
市政協委員、武城縣工商聯主席林紅昕表示,隨著“鏈時代”的到來,產業間的競爭已經逐步從單一企業的競爭轉向產業鏈供應鏈整體競爭力的較量,建議繼續發揮我市“鏈長制”招商優勢,通過建鏈、補鏈、延鏈、強鏈,以優勢主導產業為基礎,精準招引輻射性強、帶動性大的龍頭企業。同時,鼓勵引導鏈主培育企業充分利用數字技術,打造產業鏈供應鏈數字協同平臺,增強上下游合作能力,助力新型工業化強市建設。
市人大代表、德城區人民法院院長孫文中說,德城區人民法院將利用綜合保護開發大運河的契機,發揮運河法庭在環境資源保護、政府征收拆遷和群眾司法需求等方面貢獻司法力量。
市政協委員、山東國晶新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汝強建議,加大內培外引力度,大力發展復合陶瓷及特種材料產業,規劃建設特種材料產業園,并依托園區引入半導體行業龍頭企業,既能延伸產業鏈,形成產業集群,又能強有力聚集高端人才,形成產業鏈互動、優勢互補、良性發展的格局。
市人大代表、德州市實驗小學校長于莉說,作為教育工作者,能夠在現場聆聽政府工作報告是一次非常寶貴的機會,增強了使命感和責任感,要跳出教育看教育,和城市的發展同頻共振。
市政協委員、市總工會辦公室主任周美清表示,報告中關于老舊小區改造的相關內容,一直是她多年來關注的問題,在本次會議上她也提交了為老舊小區配置消防器材的提案。她希望在老舊小區的公共區域配置微型消防站,在住宅樓單元樓梯口配置一定數量的滅火器。通過這種方式,積極開展火災初起階段的應急處置工作。
市人大代表、金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總監王建文說,政府工作報告讓我們看到政府工作作風更加務實實干,不僅清晰描繪未來發展的思路、框架,更有針對性地精心謀劃了一大批重點產業、重大項目、重點工作。對怎么干、如何抓進行了細化,充分結合市縣工作重點,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操作性。
市人大代表、樂陵市鐵營鎮黨委書記劉強表示,將充分發揮戰略機遇疊加優勢,扎實推進鄉村振興,努力實現三產深度融合,形成特色化、品牌化產業集群,以實干、實為、實做的信心和決心,努力為打造鄉村振興德州樣板作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