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明確新型城鎮化發展目標和實施路徑
全力打造全國新型城鎮化典范城市
訊(記者楊德林通訊員顏偉姜福杰)近日,市政府印發《德州市新型城鎮化規劃(2021-2035年)》,明確未來德州市新型城鎮化的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實施路徑。《規劃》提出“十四五”期間,德州將加快完善“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戰略,促進城鎮化與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全力打造全國新型城鎮化典范城市、京津冀周邊城鎮化樣板城市、全省城鎮化“智慧化、綠色化、均衡化、雙向化”標桿城市。
《規劃》緊緊錨定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及2035年遠景目標,提出到2025年,全市城鎮化水平和質量穩步提升,實現經濟總量、人均增量、發展質量“三量齊升”,城鄉發展差距進一步縮小,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0%左右。深度融入“一群兩心三圈”全省城鎮化區域發展戰略格局,“一核一軸、雙翼多點”的市域城鎮化空間布局更加清晰。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深入實施,新動能成為引領經濟發展主引擎。內涵式、集約型、人文性的城市發展模式初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精細化社會治理格局基本形成。到2035年,城鎮化基本進入成熟階段,區域協調和城鄉融合發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智慧城鎮化、綠色城鎮化、均衡城鎮化、雙向城鎮化邁上更高水平,成功開創現代化強城強鄉互促發展的新局面。全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72%左右,城鄉有序流動的人口遷徙制度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本實現,現代化城市基本建成,與之相適應的治理體系全面建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更加完善,城鄉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顯著縮小,城鄉居民收入比降至1.5以下,全市人民基本實現共同富裕。
《規劃》提出,德州將以區域協調發展為導向,積極對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深度對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縱深融入省會經濟圈一體化發展戰略,全面推進德州市區域發展向更深層次、更高水平邁進。其中,在融入省會經濟圈一體化發展戰略方面,加密與濟南聯系度,深度參與省會經濟圈建設,加快推進齊州黃河大橋、濟南繞城高速二環線西環和北環德州段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動與濟南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業協同融合發展,加強教育、醫療、養老、文化等公共服務設施共建共享。實質性推進濟德一體化發展,支持齊河縣、禹城市、臨邑縣全面融入濟南發展,打造縱深融入省會經濟圈一體化發展先行區,提升德州在省會經濟圈中的戰略地位。
在推動市域城鎮化空間格局方面,構建“一核一軸,雙翼多點”的空間布局,做大做強“一核”中心城區,全力打造“沿京滬線”一條經濟發展軸,全面塑強“東北向寧樂慶片區、西南向武夏片區”兩個聯動發展片區,系統優化中心鎮、特色鎮建設,推動形成“一核聚能、一軸隆起、雙翼聯動、多點支撐”的市域城鎮化發展新格局。搶抓省級新區建設契機,深入實施《德州天衢新區發展規劃(2021-2025年)》,加快啟動天衢新區核心區建設,實施“十大重點工程”,推動“六大板塊崛起”,著力打造全市乃至全省的高質量發展引領區、創新發展先行區、產城融合示范區和深化改革試驗區。
《規劃》提出,建設以人為本、需求引領、數據驅動、特色發展的新型智慧城市,努力打造治理高效、服務優質、群眾滿意的“數智德州”城市名片。深入開展“30· 60德州踐行”,積極推進“全域公園化”,加快打造集約緊湊的綠色低碳城市,努力走出平原地區“金山銀山”的路子。穩慎探索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推進城鄉低效閑置土地高效利用。同時,加快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公共服務普惠共享,城鄉科技融合轉化,推動城鄉居民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