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新聞網訊
近日,來自德州市人民政府官方網站的消息,《德州市水資源綜合規劃》已于24日獲批,將由市水利局負責印發并組織實施。《規劃》涵蓋總體要求、水資源調查與開發利用現狀評價、水資源供需平衡分析、規劃思路和主要任務、建設重點、規劃實施效果分析、環境影響評價等七部分,提出到2025年,徹底解決城鄉供水水源安全問題。
我市水資源總量不足,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為2403m,屬于人均占有量小于5003m 的水資源危機地區。為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踐行“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建立健全水資源節約、開發利用、保護、管理體系,加快體制機制創新,積極破解事關全局和長遠發展的水資源瓶頸制約問題,不斷增強水資源優化配置、水生態保護、公共服務能力,極大改善和保障民生,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市水利局立足德州新發展階段,構建新發展格局,強化水治理、保障水安全,編制了《德州市水資源綜合規劃》。
據悉,原規劃編制于2005年,其水資源測算依據1956-2004年降雨及水文資料系列,本次規劃主要依據第三次水資源調查評價數據,重新測算了水資源總量及可利用量,并依據經濟社會發展,開展了水資源供需平衡分析,分析了水資源開發利用存在主要問題。按照“水利工程補短板、水利行業強監管”的水利改革發展總基調,規劃建設水資源管理重點工程,從規劃層面扭轉了水利長期以來重建輕管的現象。并依據“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以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為目的,謀劃了2021-2035年節水、水資源開發利用、水生態保護、水資源管理等四大類工程。
為緩解德州市水資源短缺情況,解決城鄉水源安全問題,改善全市水生態環境,推進建立節水型社會,《規劃》明確到2025年,徹底解決城鄉供水水源安全問題,全市水生態環境顯著改善,地下水壓采全部治理到位,“節水型社會”全面建立,全市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進一步提升;到2035年,全面建立起與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水資源持續健康利用保障體系,河湖生態環境全面復蘇,全市水治理現代化水平全面提升。(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 孫良玉 通訊員 李巍侖)
《德州市水中長期供求規劃》獲批復
德州新聞網訊
12月25日,來自市政府官方網站的消息,《德州市水中長期供求規劃》于近日批復。該規劃為我市首次編制,主要是客觀分析全市水中長期供求發展態勢,以《綜合規劃》和全市用水總量控制方案為基礎,基于各縣的水供求態勢,綜合調控需水結構和供水水源,系統研究保障全市供水安全的水源調配方案,科學制定重點區域供水安全保障方案,合理規劃供水保障工程方案及近期實施重點,研究提出保障供水安全的政策措施建議。
我市水資源總量不足。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水利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習近平總書記在推進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對水利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新要求。基于此,以節水型社會建設為引領,以全面增強水資源對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支撐保障能力為目標,不斷增強水資源優化配置,極大改善和保障民生,為具體落實水資源綜合規劃,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水資源保障,市水利局編制了《德州市水中長期供求規劃》。
規劃闡述了全市基本情況、水資源稟賦特點、水資源開發利用狀況及水資源開發利用存在的問題等。闡述了規劃指導思想、總體思路、主要任務及規劃目標等,對各縣(市、區)開展了水資源供需平衡分析,并對各縣(市、區)水資源配置方案進行了優化配置。同時,規劃節水工程、供水保障工程、生態環境用水保障工程等三大項工程。匡算了主要任務工程投資規模,并分期進行了投資計劃。
《規劃》明確,到2025年,進一步完善德州現代水網,提高水資源節約集約安全利用水平,提升水資源優化配置能力,提高水利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進一步提升水資源保證率,徹底解決城鄉供水水源安全問題,改善全市水生態環境,地下水壓采全部治理到位,全市建立“節水型社會”;到2035年,基本實現水資源優化配置和節約集約安全利用、水生態水環境美麗健康,建立起與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水資源持續健康利用保障體系,進一步改善全市水生態環境,進一步提高節水能力,大力推進水利重點領域改革攻堅。
(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 孫良玉 通訊員 李巍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