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深入推進“高效辦成一件事”——我市不斷提升政務服務效能,最大限度利企便民
在市政務服務大廳,工作人員為申請人提供“企業設立一件事”幫辦代辦服務。 楊鵬攝
□記者鄧靜 通訊員楊鵬楊珊珊
“高效辦成一件事”是時下政務服務領域的高頻詞。
今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全面提高行政效能”“以推進‘高效辦成一件事’為牽引,提高政務服務水平”。年初,國務院發布《關于進一步優化政務服務提升行政效能推動“高效辦成一件事”的指導意見》。
我市企業群眾,對“高效辦成一件事”早已有切切實實的感受。自2021年起,德州開始探索將群眾和企業各種辦理事項,整合成出生、上學、開辦企業等用戶視角的“一件事”,推出群眾和企業全生命周期“一件事”服務,并且持續迭代升級。多年來德州全面深化政務服務改革與此次國家層面改革的主線一脈相承。
立足服務視角 一攬子事一次辦
不久前,樂陵市民何捷電話咨詢自己的退休手續如何辦理,被窗口工作人員告知:“您的退休申請,單位已網上提交,請安心等待,養老金下個月便可正常領取。”
“真方便!以前我姐退休時,跑了好幾個部門,交了一堆材料。”何捷感嘆。而這得益于我市推出的高效辦成退休“一件事”。“一件事”將政務服務從以部門權限為主的辦事視角,轉向了群眾需求為主的服務視角。
“一件事”指什么?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局長王擁軍表示,對群眾而言,“一件事”就是個人生老病死、上學、就業、退休等經歷中的一種。但在政務服務管理中,每一種都包含多項許可、涉及不同的部門。以退休為例,涉及人社、醫保和住房公積金等部門的多個審批事項,部門多、事項繁,經常讓申請人“手忙腳亂”。歸結為“一件事”后,實現“一攬子事一次辦”,在一個窗口或是網上提交就能辦理。
“一件事”跟以往各地推出的“最多跑一次”“只進一扇門”等政務服務有何不同?
記者了解到,“最多跑一次”“只進一扇門”多數情況下指在辦理“單項事”時只跑一次,可能只涉及單個行業主管部門。此前,各部門探索各種事項減材料、減環節,往往是部門覺得“減到底了”,但群眾辦事獲得感并不明顯。按“一件事”梳理后發現,各關聯事項之間有材料可以共享、有環節可以并聯,又可以進一步優化提升。
“按照企業和群眾所需去改,‘一件事’找準了政務服務改革的切入點,切口小,撬動大。”王擁軍說。
近年來,我市在落實國務院辦公廳兩批21個“一件事”和省政府辦公廳100個“一件事”基礎上,直面企業和群眾辦事痛點,圍繞服務高質量發展,推出40個德州特色“一件事”集成服務場景,涵蓋投資經營、項目建設、產業支持、人才服務、民生保障和居民消費6大板塊,涉及10個牽頭部門的145個政務服務事項。 (下轉2版)線下“只進一門” 線上“一網通辦”
7月19日,在德城區天衢街道便民服務中心,通過開辦餐飲店“一件事”窗口,德城區楊洋羊湯店負責人楊洋當場領取了食品經營許可證、戶外招牌設施設置同意書領取憑證,實現了群眾眼中“一件事”一次辦。
線下“只進一門”的同時,很多高頻事項也實現了網上辦、掌上辦,不見面即能辦成“一件事”。
“只進一門”,關鍵在部門協同。在盡可能將“一件事”涉及的政務服務事項列入聯辦范圍后,我市按照“首個辦理單位為牽頭單位”的原則,明確“一件事”改革牽頭單位。牽頭單位帶頭改革,協同部門鼎力協作,突破體制機制束縛、突破原有工作程序,將分屬不同單位的多個事項合成由“一個政府”辦理的“一件事”。
如今,在市縣鄉三級政務服務機構,“一件事”專窗、“一件事”專區隨處可見。
“一網通辦”,核心在打通數據。在山東政務服務網德州站,我市搭建“高效辦成一件事”專區申報模塊,為高效辦理提供有力支撐。同時依托政務服務外網公共服務域,建立鏈式審批多部門聯辦平臺,實現數據在不同部門間流轉。
在并向發展、歸集關聯“單項事”的同時,德州的“一件事”改革還實現縱向發展,串聯起企業從開辦到注銷、個人從出生到身后的各個重要階段。
日前,在德州市政務大廳企業全生命周期集成服務專區,袁冬前來申請開設醫院。只提交了11項材料、用時5天,他便拿到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放射診療許可證、麻精印鑒卡等3個證書,而以前辦理這些證書至少需要40個工作日。當天,通過提交“容缺辦理”承諾書,袁冬還辦理了207位醫師、護士的執業證書。
袁冬享受的一站式服務體驗,得益于市行政審批服務局推出的企業全生命周期集成改革。
作為“一件事”改革的升級版,通過建立線下線上企業全生命周期集成服務專區,我市將企業從開辦到注銷過程中涉及的高頻事項進行系統集成,有效整合精簡事項表單、申請材料和辦事流程,實現涉企事項“集成辦、一網辦、專區辦、智能辦、合力辦”。
線下“只進一門”,線上“一網通辦”,讓企業群眾多部門、多窗口、多次跑變為一部門、一窗口、零次跑。
基本服務更便利 增值服務更走心
《關于進一步優化政務服務提升行政效能推動“高效辦成一件事”的指導意見》提出“關聯事項集成辦、容缺事項承諾辦、異地事項跨域辦、政策服務免申辦”的要求,體現了“高效辦成一件事”的目標導向。
比如我市推出的“信用+承諾+容缺”三聯動極簡辦改革、“德州政務在京辦”等,以及發起建立全國首個黃河流域市縣一體政務服務通辦圈,搭建惠企惠民政策“免申即享”政策通平臺等,這些持續探索優化的政務服務內容精準回應了企業群眾需求,不少改革舉措在全省乃至全國“出圈”。
“‘一件事’能辦成,要靠服務理念、服務內容的轉變。總結成一句話就是,變以前的‘有什么給什么’為現在的‘要什么給什么’。貫徹這一理念,當下我們的重要抓手就是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這也是《指導意見》提出的要求。”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副局長田偉說。
基本政務服務,重點是最大限度為企業提供便利。如今進入增值化服務階段,政府重點轉向對企業的悉心培育。
“項目幫辦人員不僅幫助我們辦理審批業務,還聯合銀行給我們提供融資服務輔導,提供了500萬元的項目啟動資金,讓我們盡快開工有了保障。”日前,平原縣晟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趙修磊高興地說。
聚焦農業化工產業,平原縣行政審批服務局積極推進增值服務,聯合銀行、企業開展“政銀企互動”,項目管家與金融管家聯合服務,在項目籌劃階段即統籌協調企業貸款意向銀行,為企業提供金融輔導服務,提升企業融資便利度。
“時下,經營主體的需求不斷拓展。除了辦理證照等基本政務服務需求外,企業對人才、金融、科創等社會服務和市場服務的需求量也逐步增加。為此,我們推出增值服務,滿足企業所需。”田偉說。
像平原縣一樣,我市各縣市區都選擇了各自的優勢產業鏈,積極梳理產業發展共性、個性需求,找到強鏈補鏈延鏈方向,加快服務從“基本”走向“增值”。
市級層面,自今年3月起,德州市企業全生命周期集成服務線上專區增加了增值服務模塊。點擊進入后,企業訴求、項目服務、金融服務、開放服務、中介服務、科創服務、知識產權、法律服務、資源匯聚等服務項目一覽無余。以前查詢相關政策、資源,企業需要多次跑部門機構多方打聽,或者在網上“大海撈針”式搜索,現在一個平臺就全部搞定。
此外,我市還選擇餐飲店、藥店等37個行業,推出“合規指導”等增值服務,全面梳理不同企業經營中存在的風險隱患,在企業領取證照時,同步送達企業合規管理提示,引導企業依法經營,提高“免疫力”。
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正在構建為企服務新生態。田偉說:“做好增值服務并不容易。整合政府側、市場側、社會側涉企服務資源,打造增值服務‘大聯盟’,政府要更走心,進一步提升服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