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劇場表演座無虛席
□本報記者鐘偉 本報通訊員邢曉倩 張軍
“媽媽,這只小熊長得比我快多了,去年還沒這么大呢。”2月16日,在齊河泉城歐樂堡海洋極地世界北極熊生活區,一群孩子正與玻璃窗內的兩只熊寶寶互動。“這是我們自主繁育的北極熊。”飼養員隋飛龍介紹。
從最初的探索與嘗試,到如今“極地”族群的不斷繁衍壯大,泉城歐樂堡海洋極地世界見證了這些“極地寶貝”的成長。
10年繁育8只北極熊
2月14日,北極熊館上演了一場特別的“極地浪漫”。15歲的雄性北極熊萊斯與16歲的雌性北極熊莎莎,在共同生活1個月后首次出現發情行為。飼養團隊隨即啟動繁育保障計劃,期待它們能夠孕育出新生命。
北極熊在人工飼養環境下的繁育難度極高,主要面臨發情期難以觀測、孕期難以追蹤等挑戰。“母熊的發情狀態短暫而珍貴,時機稍縱即逝。”海洋極地世界主管李國鋒介紹,飼養團隊憑借豐富的經驗和先進的科技手段,精心推算預產期,并在分娩前1個月進入“全天候待命”狀態。
海洋極地世界并非首次成功繁育北極熊。2015年7月19日,北極熊莎莎順利產下一公一母兩只北極熊幼崽。在人工飼養環境下,北極熊“龍鳳胎”繁育成功,這在山東尚屬首次。10年間,海洋極地世界共成功繁育了8只北極熊寶寶。
寒帶族群緣何安家齊河
不僅有北極熊,在齊河安家的南北極地族群還有很多。
在企鵝館,20多只巴布亞企鵝正各自玩耍。它們身體矮胖、走姿搖擺,著實有些憨態可掬。“飼養這些企鵝,我們投入了極大精力。”工作人員介紹,從原產地進口的多春魚、磷蝦、魷魚等食物,都要挑選完整新鮮的給它們吃。企鵝館的維生系統和通風系統都是獨立的,人員進入都要進行嚴格的消殺工作。館內常年有冰塊和人造雪,室溫維持在-5℃至0℃,水溫保持在6℃至7℃。
自2011年建成以來,海洋極地世界為確保極地動物在人工環境下健康成長,在軟硬件設備上下足了功夫,展館面積8.8萬平方米,擁有海龜島、鯊魚灣、海底隧道、極地王國、水下劇場等10多個主題場館。如今,海洋極地世界養育著千余種、數萬尾海洋生物,海牛、太平洋寬吻海豚、企鵝、南美海獅等珍稀物種在這里繁衍生息。其中,累計繁育了4頭海牛、3頭太平洋寬吻海豚、8只企鵝、2頭南美海獅、30余頭海狗、5頭海豹。
做強“極地”文旅IP
這些“極地寶貝”的成長,映射出整個海洋極地世界在齊河的發展壯大。經過14年的精心打造,不僅構建了“全齡化、全季節”的海洋生態矩陣,還成為輻射華北、華東乃至全國的文旅新地標。
作為國家級海洋科普教育基地和省級中小學研學基地,海洋極地世界通過創新科普教育工作,成為北方游客了解海洋知識、感受海洋魅力的重要場所。其中,推出的海洋極地世界夏令營及海洋研學體驗活動,旨在強調親子互動在科普教育中的積極作用。學員不僅可以在課程中得到專業老師的生動講解,還可以走進養護繁育區,深入了解這些海洋生物的養護知識。同時,豐富多樣的課程也讓學員更加系統地了解不同海洋生物的特性,使其對海洋有更直觀的認識。
近年來,海洋極地世界不斷探索文旅IP的創新發展,全力打造“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景區全新模式。海洋極地世界副總經理侯蕾表示,未來,他們將持續深化“極地”文旅IP塑造,通過推出差異化產品,為游客創造獨特的記憶點,實現“常玩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