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通過一系列積極的政策措施,財源建設走上了快車道。特別是2011年,全市境內財政總收入和地方財政收入均實現較大突破,為‘十二五’良好開局奠定了堅實基礎。 ”近日,市財政局局長戰士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5年財源總量迅速膨脹
戰士平認為, 5年里財政收入快速增長,收入質量明顯提高,來自于財源總量的膨脹和結構的優化,成績的取得可以從以下3組數據中反映出來:
收入規模方面,全市境內財政總收入預計2011年完成 167.3億元,是 2006年 67.4億元的 2.5倍;地方財政收入預計2011年完成95.1億元,是2006年35.7億元的2.7倍。
收入增幅方面,盡管受國際金融危機、國家政策性減稅等影響,我市5年來仍保持了較快增長,年均增長21.6%。 2011年增長30.3%,增幅在全省列第四位。
收入結構方面,稅收收入占地方財政收入比重從2006年的65.6%提高到 2010年的 70.2%,提高了4.6個百分點。
我市理順了財政體制,國際金融危機期間在全省率先設立骨干企業臨時還貸周轉金,及時幫助企業緩解資金緊張問題,得到了省政府的充分肯定。特別是2010年以來,啟動了財政收入3年倍增計劃, 3年拿出 12億元加快推進財源建設。 2011年,把 “10+3”現代產業體系建設作為戰略重點,在兌現3.8億元財源建設獎勵資金的基礎上,安排5300萬元支持 “10+3”現代產業體系建設。
向政策要財力成效顯著
戰士平介紹, 2007年以來,國家、省轉移支付政策調整極為頻繁,我市搶抓政策機遇,加大工作力度,在歷次重大政策變動中占得先機、爭取到最大利益。
在2007年中央省困難縣扶持政策重大調整、 2008年省財政 “5個機制”、 2010年和2011年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等改革中獲得滿意結果,這些基數性的機遇讓我市長期受益。
同時,積極爭取到全國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城市、國家光伏發電集中應用示范區項目、全國小農水重點縣和現代農業產業項目、保障性住房建設資金等,為經濟發展注入了新動力。
特別是2011年,經過多方努力,上級對我市各類補助資金突破百億,達108億元。在分稅制財政體制下,通過爭取全市財政總支出超過了境內財政收入24億元,為各項事業發展提供了更為有力的保障。
財政保障能力大幅提升
財力的壯大為改善民生提供了必要的資金支持。 2007年以來,是我市民生政策出臺最多、民生投入力度最大,群眾得到實惠最多的一個時期。
戰士平表示, 2011年全市財政總支出達 191.3億元,是 2006年63.6億元的3.1倍,其中,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農林水等民生支出達 110.8億元,是2006年的4.3倍,財政保障能力有了質的提升。
職工收入方面,全市干部職工收入水平由人月均 786元提高到2620元,增長了2.3倍;
教育方面,城鄉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投入9億元、高校及中等職業學校獎助學金都得到了保障。
社會保障方面,投入年均增長在30%以上,實現了基本養老保險的全面覆蓋,城鄉低保、新農合、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等補助標準不斷提高。
醫療衛生方面,支持了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全面完成了鄉鎮衛生院、村級衛生室建設。
□本報記者 唐曉穎/文 周坤/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