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濱近影。
編者按
隨著投資260億元的東北商貿物流城強勢入駐,德州物流行業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同時,它也在悄然觸動著一場行業的“鯰魚效應”,帶了了無數變化的可能。其中,運達物流園這家物流網絡覆蓋全國所有省會城市和70%的地級市的“老字號”是如何看待和應對這場行業格局的重新調整的?其對我市積極推進現代物流業的發展又有著怎樣的認識和行動?
近日,本報專訪了德城區物流行業協會會長、德州運達物流園總經理王海濱,一探這個德州物流行業“老字號”的謀變之策。
現代物流業應該是在信息化、專業化和特色化上更為明顯和突出無論是做市場還是物流園第一要務就是養商、安商物流、物流,沒有“物”,就沒有 “流”,做物流也可以主動出擊,把更多的物吸引過來
現代物流路在何方?
任立松:據我所知,您從事物流行業已經有十余年了。這十余年間,德州的物流業發展經歷了怎樣的起伏?
王海濱:從開始的配貨站到物流公司,由小到大,由不規范到規范,可以說轉變很大。
任立松:現在來說,德州物流業的發展趨勢是怎樣的?
王海濱:德州物流業整體朝著更大、更完善的方向走。園區化是整個物流業發展的一個方向,也是德州物流業發展的一個方向,園區經濟最大的好處,可以實現產業鏈的銜接,降低企業成本。
任立松:您是如何理解現代物流業的?它有哪些特點?
王海濱:現代物流業應該是在信息化、專業化和特色化上更為明顯和突出。比如運用計算機進行信息聯網,對物流信息進行科學管理,從而使物流速度加快、準確率提高、庫存減少、成本降低,以此延伸和放大傳統物流的功能。同時,現代物流業的裝備也應不斷改進,管理上更專業、規范。
任立松:發展信息化、專業化和特色化的物流難度何在?
王海濱:做專業化、特色化和信息化的物流意味著高投入,沒有實力做不成也做不好。
任立松:如何理解信息化?
王海濱:比如我們自己搭建的信息平臺,就是發展信息化的一種形式。這個平臺主要進行物流信息的采集與發布,能夠提供各類貨源信息、車源信息、倉儲信息、客運信息、網上地圖等,信息以德州本地為主并逐漸延伸到全國各地的分站。通過這個信息平臺,運達物流園內的所有車輛都實現了智能化控制,客戶可以在物流信息中心網上清楚地看到所有貨物的流量,大大壓縮了車主的空車里程。但是坦率地講,這種信息發布模式還是有一定限制的,車主要想獲取這些信息,必須回到我們的配貨站,通過電腦才能查詢,這就限制了車主的活動范圍。所以,我們又組建了一個班子在研發手機信息平臺,就是可以將物流信息直接發到車主的手機上,車主也可以把自己的車型、位置等信息反饋回來,由我們匯總轉發給需要配貨的客戶。當然,這些車必須經過認證,保證安全、可靠。
任立松:怎么理解專業化和特色化?
王海濱:在專業化問題上,我可以給你舉個例子,我們現在正在做的自動化立體庫就是專業化物流的代表。現在的物流倉庫有庫管、搬運工,立體庫就全部實現了自動化。立體庫從存放到取貨都是由自動化巷道堆垛機完成,里面還有傳送帶等輸送設備,入庫、出庫都非常方便、高效。立體庫的自動化貨物搬運設備都很先進,不僅能使貨物在倉庫內按需自動存取,而且可以同倉庫外邊的生產連起來,具體來說,企業在倉庫內儲存的機器零部件可以通過傳送帶進入工廠車間進行下一步的生產,形成所謂的 “動態存儲”。再就是物流企業只有把項目定準,走特色化之路,才能夠專一地做成在全國有影響力的項目,才能不斷吸引更多的客戶過來,如果我們僅將服務范圍定在50公里范圍內,是無法做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