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學民口述 王樹青整理
??? 算起來,從爺爺那輩人開始,我家三代人與電結下了不解之緣。
??? 聽爺爺講那過去的故事
??? 爺爺生于20世紀初,新中國成立前曾在德國人開辦的北京發電廠學徒。 1958年5月,我縣開始籌建發電廠,爺爺是當時3位懂電工技術的工人之一,負責發電。說是發電廠,其實只有75千瓦和80千瓦2套舊發電機組。為了實現發出電的光榮使命,爺爺和一百多人面對兩臺油污笨重的“洋設備”邊學邊干。 1958年9月,為了向新中國成立九周年生日獻禮,他們臨時借用一臺拖拉機作動力,帶動一組32千瓦直流發電機,在低矮簡陋的廠房里,在塵土伴著轟鳴的機組間,電這個神秘的東西,終于變成了現實。直到1959年初,發電廠才實現了正常發供電,供電范圍也由城區幾個重點部門擴大到臨近的9個生產隊。 1972年6月,我縣第一座35千伏城北變電站竣工,揭開了由系統電網供電的新篇章。爺爺也從發電廠轉到變電站,成為我縣第一代變電運行工人,直到1975年退休。
??? 父親那段難忘的歲月
??? 1972年春,農村社隊辦電熱潮如火如荼。年輕力壯的父親成為雙碓公社辦電組成員之一,負責全社30多個行政村的線路架設。有了爺爺的言傳身教,父親對電力事業情有獨鐘,不久就成為立桿、架線的行家里手。他帶著2名學徒工,在全縣率先實現了全社村村通電的任務。
??? 父親從爺爺身上學到的不只是電工技術和敬業精神,最重要的還有安全二字。每次配電盤維修,總是先查安全再看工藝。從事電力工作時間越久,他變得越膽小,聽說哪里發生了人身觸電傷亡事故,回家后便長吁短嘆一番,把它當作教育身邊人的活教材,成了農民群眾中安全用電的義務宣傳員。父親從辦電之初由亦工亦農的農民工,轉為電業公司的合同制工人,對電力事業的不懈追求,伴他走過了那段難忘的歲月。
??? 我有一個夢想……
??? 1998年10月“兩改一同價”方案的出臺,揭開了電力事業改革發展的新篇章。在家庭環境的影響下,中專畢業后我選擇了當電工。全國第一、二期農村電網改造工程為我提供了苦練基本功的良好機遇,“彩虹工程”的實施,又為我提高農電管理和優質服務水平創造了條件。記得在2005年8月的一天晚上,我和同事正在對10千伏龍潭線進行夜巡,忽見金龍織布廠跌落保險處弧光閃閃,我們隨即與客戶取得聯系,得知廠里正在漿紗染色,如突然停電將會損失三、四千元。為防止隨時可能出現的斷電故障,我爬上電桿用絕緣桿死死抵住跌落開關觸頭鴨蓋,直至漿紗染色完成。長達一個多小時的桿上定向動作,等下來時雙腿已經不會走路了。該廠經理趙連華非常感動,次日將一面繡有“電力服務曖人心,情系客戶感天地”的錦旗送到供電所。
??? 幾度暑往寒來,我家三代人的人生歷程見證了電力事業從無到有、由小到大的滄桑巨變。我有個夢想:用自己的雙手把寧津電網建設的更加美好,為全縣堅強智能電網建設和新農村電氣化建設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