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迎春
??? 生長在魯北的苦菜,當屬我最熟悉的野草了。淺綠色的葉片,金黃色的小花,紅棕色的瘦果,蓮座狀的形態。小時候給家里的豬兒羊兒砍草,苦菜在籃子里是最多的。可是,地里的苦菜,總也砍不絕。走在溝坡上,那些隨風搖曳的小黃花,好像在向我示威:砍吧,砍吧,我又長出來了。
??? 苦菜,名字叫菜,可是村里人卻很少把它當菜吃。或許,是嫌棄它的葉片零碎,太不出數了吧?母親說,小時候她吃過涼拌苦菜。姥姥的做法,是將苦菜洗干凈,放在熱水中焯一下,然后放入清水中,把苦菜的苦味拔除。然后,將蒜泥、咸鹽、香油、米醋攪拌均勻,澆在切碎的苦菜上,吃起來雖然略有苦味,但更多的卻是清香,苦盡甜來。
??? 苦菜,具有清熱利膽,破瘀活血,止瀉解毒的功能。因此,中醫提倡食用苦菜,從而達到食療作用。用苦菜、香菇、豆腐、粉條、土豆,做成什錦菜,可以清熱解毒、益氣健脾,適宜面色萎黃、脾胃不足、浮腫便秘的人食用。用苦菜和豬肉紅燒,可以清熱解毒,涼血止痢,適宜有痢疾、黃疽,血淋,痔瘺,療腫的人食用。用苦菜、香菜、姜末、蔥花做成酸辣湯,可以開胃助食,生津爽口,適宜脾胃呆滯,消化不良的人食用。苦菜的學名,叫做山苦荬,屬于菊科植物,多年生草本,它有入土生根的匍匐莖和根狀莖,又有主根,可以來年再生,故而它的生命力特別旺盛,難怪砍不絕了。
??? 我們的祖先,就是適應大自然才生存下來的。《容齋隨筆》里有一篇《蕨萁養人》,介紹了先民怎樣度過饑荒:古來荒年饑歲,百姓沒有糧食吃,往往吃野菜野果,保存生命。吳國人吃蒲草;王莽教給百姓煮木為奶酪;南方人進入野澤掘荸薺吃;鄧禹的軍士吃藻菜;漢獻帝時期,咸陽人摘取酸棗、藜藿當糧食;幽州人用桑葚當糧食;岷山、蜀地百姓吃芋頭;孝宗、光宗年間旱災,鄱陽、樂平的村民沒有糧食,就紛紛上山挖蕨萁的根,搗爛取粉煮著吃。母親說,饑荒年,她和姥姥就吃過白菜根、榆樹皮、玉米芯、胡蘿卜櫻。俗語說:天無絕人之路,地有好生之德,花有榮枯之期,水有無盡之流。我想,這幾句醒世真言,是人們歷經苦難才得以總結歸納出來的吧!
??? 苦菜花,金黃金黃,銀白銀白,在自然界,苦菜花會開這兩種顏色的花。可是,在我們魯北,我只見過開黃花的苦菜。山東作家馮德英,曾寫過一部長篇小說,名字就叫《苦菜花》,講的是在山東膠東半島王官莊,有一位馮大娘英勇抗日的故事。一九六五年,八一電影制片廠,將《苦菜花》拍成了電影。小時候,曾追著電影放映隊看這部影片,故而電影中的插曲,至今還會哼唱。
??? 苦菜的葉片,折斷后會流白色汁液,能夠消炎解毒。村里人被蚊子叮咬或者起痱子,涂上苦菜汁液,不知不覺就好了。
??? 苦菜花,別看花朵小巧,聞著卻清香。植物學研究表明,白色花和淡黃色花的香氣最濃。可見,濃艷的花并不是最香的,最淡雅的才是最持久的。或許,花朵艷麗,靠的是色彩誘人,花朵小巧,就只能靠香味誘人了。洪應明在《菜根譚》中云:“信乎濃妖不及淡久,早秀不如晚成也”。足見他早已曉得:濃艷不如淡雅持久,幼年聰明不如大器晚成。
??? 苦菜,是魯北平原上最平凡的野草,平凡到人們素日里視而不見。可是,它一點也不在意。年年如期發芽,如期開花,如期結籽,走過春夏秋冬,積聚著自身的能量。其實,苦菜用醫療作用,證明著自己不平凡;其實,苦菜用食療作用,證明著自己不簡單。此時,我注目苦菜!此刻,我敬佩苦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