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悉尼9月19日電(記者王琪)澳大利亞氣象局19日宣布,厄爾尼諾現象和印度洋正偶極子現象均已出現。在這兩個氣候驅動因素影響下,澳大利亞大部分地區今年春季和夏季可能面臨高溫和干旱少雨的考驗。
澳大利亞氣象局氣候監測主管卡爾·布拉干薩在當天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說,今年6月,澳氣象局已經將厄爾尼諾現象出現的可能性提升至“警惕”級別。由于相關海洋區域數月前已進入厄爾尼諾狀態,此后澳氣象局一直在監測大氣活動變化。過去兩周內,該機構觀測到熱帶太平洋上空形成厄爾尼諾相關的大氣模式,即出現海洋-大氣耦合模式,因此可以確認當下正在經歷厄爾尼諾現象。
布拉干薩說,出現厄爾尼諾現象意味著澳大利亞發生火災和極端高溫天氣的風險增加。澳大利亞今年夏季氣溫預計將超過以往平均水平,“肯定會比過去3年熱”。
他還表示,此次印度洋正偶極子現象也伴隨厄爾尼諾現象一同到訪,這兩個現象同時發生會加重澳大利亞大陸東南部地區春季降水不足。
厄爾尼諾是一種自然發生的氣候模式,一般每2至7年發生一次,通常持續9至12個月。它與熱帶太平洋中部和東部的海洋表面溫度升高有關,影響太平洋周邊地區的洋流和氣流,進而給各地天氣帶來變化。印度洋正偶極子也是一種海溫異常現象,當其發生時印度洋西部海面水溫高于東部。
澳氣象局發布的最新“氣候驅動因素動態”顯示,在這兩種現象疊加作用下,未來3個月澳大利亞大部分地區將出現高溫、干旱少雨的天氣,而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可能將一直持續到南半球夏季結束。
此前,世界氣象組織在7月發布預測說,厄爾尼諾現象在2023年下半年持續的可能性為90%。
據介紹,澳大利亞上一次同時經歷厄爾尼諾和印度洋正偶極子現象是在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