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國家調查局11日說,已對芬蘭和愛沙尼亞之間海底天然氣管道8日泄漏事件展開調查。
芬蘭國家調查局說,調查人員已開始在管道泄漏處收集證據,以確定管道是遭蓄意破壞還是意外損壞,以及由誰所為。芬蘭當局已排除操作失誤的可能性,認定管道受損緣于“外部行為”。
芬蘭國家調查局說,在受損管道附近海床上發現了“外部痕跡”,正在調查管道破裂時該水域船只活動情況。
“我們現在的重點是對管道損壞處進行技術調查,并在現場檢查海床。”國家調查局局長羅賓·拉爾多特11日告訴媒體記者。這一機構首席調查員里斯托·洛希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不排除管道遭船錨損壞的可能性,“目前看來,損壞是由機械力造成,而不是爆炸”。
愛沙尼亞國防部長漢諾·佩夫庫爾告訴路透社記者,“可以清楚看到,這些損壞由相當大的力量造成”,可能的原因包括“機械力撞擊或機械力破壞”。
這條管道名為“波羅的海連接器”,由芬蘭天然氣系統運營商芬蘭燃氣網和愛沙尼亞電力與天然氣系統運營商埃萊林公司共同運營。芬蘭燃氣網8日宣布,該管道壓力異常下降,于當天早些時候關閉。管道泄漏點位于芬蘭專屬經濟區。
與這條管道平行的一條海底通信電纜也受損。電纜運營商芬蘭埃莉薩公司說,管道距離電纜“相當遠”。芬蘭調查人員認為,管道和電纜“在同一時間范圍內”受損,管道泄漏點在芬蘭水域,電纜破損點在愛沙尼亞水域。
“波羅的海連接器”天然氣管道海底部分長77公里,2020年初正式投入商業運營。它采取雙向輸氣方式,按照供需情況調整輸氣方向,加強芬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供氣的靈活性。
美聯社說,這條管道或遭蓄意破壞引發了對地區能源安全的擔憂。相關管道運營商11日說,修復管道至少需要5個月,這將導致芬蘭在冬季完全依賴進口液化天然氣。芬蘭電網公司表示,這次天然氣管道泄漏不會影響芬蘭供電系統。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秘書長延斯·斯托爾滕貝格11日表示,北約將討論這次管道泄漏和通信電纜受損事件,如果證實為蓄意破壞,北約將采取“堅決”行動。
去年9月26日,由俄羅斯經波羅的海向歐洲輸送天然氣的“北溪”管道爆炸泄漏。盡管有關各方對此作出多種分析和解讀,調查過程中也不斷有人爆料,但事件真相至今沒有浮出水面。
俄總統新聞秘書德米特里·佩斯科夫11日稱,“波羅的海連接器”管道受損泄漏事件“令人不安”。“我們知道,在波羅的海國家,有對關鍵基礎設施進行恐怖襲擊的危險先例,我指的是針對‘北溪’天然氣管道的襲擊”,他說,“我們期待更詳細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