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新不倫瑞克省出土了5塊3.5億年前樹木的化石,“年齡”和完整性均十分罕見,或許有助人類進一步了解地球的歷史地貌和生態系統。
相關研究報告刊載于2日出版的《當代生物學》雜志。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道,兩名研究人員2017年在新不倫瑞克省一個采石場考察時發現了第一塊古樹化石。接下來的幾年中,研究人員又在那里陸續發現了同一棵樹的另四塊化石。這些化石中,最大的一塊體積堪比一輛小轎車。他們以采石場主人的名字命名了這一樹種。
美國科爾比學院古生物學家羅伯特·加斯塔爾多說,大多數古樹很矮小,化石也幾乎都是樹干部分,可能附有樹樁或根系。當前有記錄可查的古生代樹木的化石中,只有五六棵樹木的化石有保存完好的樹冠。這次發現的是一棵保存完好的大樹,成熟時可能約4.6米高,樹冠直徑達5.5米,體積之大、保存之完整,令人“瞠目結舌”。
沒有參加這次發掘的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地質學和古植物學教授彼得·維爾夫說,完整的樹木化石甚至比完整的恐龍化石還要罕見。
研究人員分析后認為,這種樹生活在古生代末期,外表類似現代的蕨類植物或棕櫚樹。在最完整的一塊化石中,樹干周圍保存了250多片葉子,葉片長度可達1.7米左右。
新不倫瑞克博物館助理館長馬修·史汀生推測,這些化石的形成可能與地震引發的災難性山體滑坡有關,這種樹很可能在活著的時候就被深埋湖底。不過,這一樹種存續的時間可能較短。
報道說,這一新發現不僅有助于人類了解地球上生命的演化進程,還能幫助科學家弄清生命下一步可能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