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里程碑式訪問”“熱烈歡迎中國領導人”“中越心相近”“我熱愛中國文化”——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將于12月12日至13日應邀對越南進行國事訪問,連日來,從官員、媒體到民眾,越南各界用熱情的字眼和語匯表達著對習近平總書記時隔六年再度來訪的高度期待,也展現著中越好鄰居、好朋友、好同志、好伙伴的深厚民意根基。
“特別方式”歡迎中國貴賓
12月9日,在越南主席府外的廣場上,記者看到大屏幕上并列展示中越兩國國旗,工作人員也在做著精心準備。
12月9日,越南主席府外大屏幕上展示中越兩國國旗。
越南《青年報》網站10日援引越南駐華大使范星梅的話說,越方對習近平總書記來訪高度重視,要以能彰顯“同志加兄弟”友誼的特別方式歡迎中國貴賓,相信習近平總書記此訪“定將為深化和提升兩國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注入新動力”。
越南外交部常務副部長阮明羽說,今年正值越中建立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15周年,習近平總書記此次對越南進行的國事訪問“將是越中兩國關系中一次里程碑式的訪問”,期待此訪促進雙邊關系再上“新高度”,雙方能夠達成一系列務實合作成果。
阮明羽說,一年多時間內,兩黨兩國最高領導人實現互訪,相信此訪能夠全面推動兩國各領域、各層級合作,促進民間交流。“越中雙方將繼續打造穩固、務實和富有成效的雙邊關系。”
山水相連,文化相親
文廟是越南首都河內的歷史文化地標。文廟內供奉著孔子,被譽為越南歷史上“第一所大學”。在這里求一幅漢字書法作品,是不少本地民眾和外國游客鐘情的活動。
這是越南首都河內文廟內的奎文閣。
在河內文廟內,一直關注著習近平總書記來訪消息的越南書法家阮明珠得知記者來自中國,欣然寫下“中越心相近”的祝福語。
“越中相近、越中友好,我們山連山、水連水,‘同志加兄弟’的友誼萬古長青。”阮明珠說。
越南首都河內文廟內,阮明珠展示“中越心相近”書法作品。
2017年年初,習近平總書記同訪華的阮富仲總書記品茗論道,成就兩黨兩國領導人“文化外交”的經典場景。茶敘結束后,習近平總書記向阮富仲總書記贈送了胡志明主席1942年手書漢語詩作《走路》的復制品。2015年訪問越南時,習近平總書記也引述了胡志明這首作品中的詩句,寄語中越“登高望遠、攜手努力”。
12月9日,越南首都河內一所高中的學生在文廟內合影留念。
中越人文交往源遠流長,代代傳承。文廟內懸掛“萬世師表”的殿堂前,一群河內高中生簇擁著老師發出熱情歡呼,為自己的青春歲月留下一張珍貴的合影。
盡管學習中文才半年,尹林月映的漢語發音已相當標準:“我很喜歡中國文化。”她說,自己想學習中文書法,想去四川旅游,親眼看一看在社交媒體上廣受關注的“網紅”大熊貓“花花”。
身穿古裝的中國游客和身穿越南傳統服飾奧黛的越南青年在文廟門前合影。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7年訪越前夕發表的署名文章中說:“中國的《三國演義》《水滸傳》等經典名著在越南備受推崇,當代影視作品也深受越南民眾喜愛。”近年來,從越南高校紛紛開設中文專業,到中國熱播影視作品進入越南民眾的生活,中國文化在越南持續受到廣泛關注。
河內國家大學下屬外國語大學中文系大三學生范篁陽是第21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越南北部及中部賽區冠軍,愛讀《西游記》《紅樓夢》,也熱愛魯迅等中國作家的作品。
“讓深厚的文化積淀在新的時代迸發旺盛的生命力,這是我們兩個國家都在思考和關注的課題。”范篁陽說。
越南河內大學孔子學院坐落在靜謐的河內大學校園內,是當地從事中文和中國文化教學的重要機構。這座學院由中國廣西師范大學參與共建,成立9年來,已培養了數千名學員。孔院中方院長羅軍介紹,今年,來孔院參加漢語水平考試的越南考生達1.5萬人次,再創新高。
務實合作奔赴美好生活
越南小伙兒阮松每周末都會乘坐中國企業承建的河內輕軌二號線去看望女友。他告訴記者,非常感謝中國建設者,幫助越南修建了這條輕軌,“為河內經濟發展加速”。
12月9日,市民在越南河內輕軌二號線車廂內透過車窗欣賞城市風景。
輕軌二號線穿過河內多個街區。在城市主干道陳富路的兩側,可以一眼看到不少中國品牌的廣告牌。無論是中國企業生產的智能手機、電動自行車,還是中國的奶茶連鎖店、運動服飾品牌,它們都為越南消費者增加了更多選擇,見證著中越經貿往來的熱度和豐富性。
許多來越南旅游的中國游客都知道,河內也有一個“西湖”,和杭州西湖類似,它也是這座城市的標志。這里春有桃花夏有荷,游人絡繹不絕。
這是2020年7月15日,一名女子在越南首都河內西湖畔的荷花叢中留影。
越南文化體育與旅游部旅游總局副局長何文超說,河內與中國杭州都有一個美麗的西湖,兩座城市也因此有著特殊的緣分。豐富的旅游資源不僅造福兩地民眾,也為兩國企業互利合作創造更多機會。
謀求戰略互信新高度,構建利益融合新格局,筑就民心相親新基礎,打造多邊合作新亮點,續寫敦親睦鄰新篇章——中越兩國正攜手向著這五個“新”不斷邁進,兩國“同志加兄弟”的特殊情誼必將譜寫新的篇章。
總監制:袁炳忠
策劃:倪四義 班瑋 汪金福 鄒聲文
監制:馮俊揚 韓墨 張崇防
統籌:齊紫劍 閆珺巖 孔張艷 孫浩
主筆:孫浩 李勍 陶軍
記者:孫一 胡佳麗 鄭開君 馬崢 宿亮 繆曉娟 黃耀滕
攝影:翟健嵐 李琰 劉衛兵 程一恒 王迪 胡佳麗
編輯:張代蕾 喬繼紅 陳杉 張遠 陳波 郭春菊 賈小華 徐曉蕾 程大雨 徐力宇 黃興偉 王圣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