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6點,樂陵市市中街道阜盛社區黨委書記張海東像往常一樣起了個大早,洗漱完畢吃過早餐后,穿上社區志愿者的紅色馬甲,端端正正地將黨員徽章佩戴在左胸前,拿上前幾天整理的各小區的整改問題材料,騎上自行車就出了家門。
“張書記你好啊,又這么早起來鍛煉身體呀!”張海東騎車經過樂陵城區渤海路旁新開發的美食城時,正巧碰到“哈爾濱燒烤”店老板馬俊杰到市場采購食材。“老馬,最近生意怎么樣?這幾天可能要下暴雨,可要注意安全啊。”“老好啦,每天晚上都幾乎客滿,我來美食城做生意真是來對了。”馬俊杰說。
在阜盛社區,不管是居民還是商戶,幾乎沒有不認識張海東的。第一個原因是他是當地的“父母官”——社區黨委書記,辦理業務、咨詢政策經常進行交流;第二個原因是他上班尤其是到小區、沿街走訪時總是騎著一輛舊自行車。最重要的是,他沒有 “官架子”,衣著簡簡單單,逢人就打招呼,讓人倍感親切。
張海東是個“80后”,2016年上任該社區黨委書記,他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對待群眾,必須要細心、知心、貼心,這樣咱們的工作才好干、凝聚力才強。他介紹,阜盛社區地處樂陵老城區的中心地帶,所轄4個城中村和31個小區,常住人口達6萬多人,“流動人口多,老舊小區多,沿街商戶也多,各種情況也較為復雜。要想當好這個大管家,就是要以真心換真心。”張海東說。
工作中,調解鄰里糾紛自然少不了,而這也是拉近與群眾關系的紐帶。在樂陵廣盈公館小區就有一對上下樓鄰居,樓上孩子多,再加之平時不注意,總是吵到樓下休息。樓下也是毫不相讓,網購了一臺“震樓器”,只要上面一有動靜,就用它進行“反擊”,弄得整棟樓都不得安生。村負責人和物業一直召集兩家人進行調解,表面答應得好好的,沒過幾天又吵得不可開交,鬧得最厲害時甚至大打出手。
周圍居民都來找張海東,“張書記,這事你得幫著想想辦法呀。”“是呀,咱們小區一直都是文明小區,這樣太有損形象了。”隨后,張海東多方了解了兩家人的情況,可是兩家人已經“杠”上了,光靠口頭調解恐怕難有作用。他決定要“以情動人,以法服人”。“我們找到了該小區‘紅色微服務’志愿單位——市人民法院的同志,他們聯合派出所民警對兩家進行約談。”張海東說,法院調解員站在雙方的立場和角度進行分析,并宣讀了相關法律內容,在小區鄰里的見證下,兩家人握手言和,至今再也沒有發生過類似爭吵。
不光是調解鄰里矛盾,張海東還將關注點放到了經濟發展上。他了解到,轄區內有許多群眾有創業意向,但城區承載量有限,合適的商鋪又不多。通過調研,他發現在渤海路東側有一處舊商場,如今已經沒有商戶在經營,成為了舊倉庫。“這是1999年東關村村民籌資建設的,曾經興盛一時,但近年來由于跟不上潮流,慢慢荒廢了。”張海東說。
2019年,按照樂陵市委市政府相關要求及政策,張海東與東關村在舊市場有房產的村民開了個會,說明了市場改造的必要性,會后他又挨家挨戶做工作,一個月時間,40多戶居民全部通過改造計劃。住戶搬遷、驗房收房、整體裝修、對外招租,一處高標準美食城拔地而起,目前已入駐商家23家。“我們還招引了一些特色企業,準備圍繞他們打造一條特色街區,提升知名度和影響力。”張海東說。
作為主城區,良好的居住環境也是群眾的熱切期盼。“這座公園已經建成幾年了,現在成為了老人和孩子們散步游玩的好去處。”在位于市區的兒童公園內,張海東對記者說。還記得剛建公園時正值三伏天,地上的荒草都一人多高。張海東帶領村干部用鐮刀開道,僅僅利用3天時間就完成了50多畝土地的測量和涉及90多戶村民的補償款兌付。隨后的施工期間,張海東與社區、村干部們輪流值班,保證了工程的質量。
“群眾之事無小事,必須始終把解決居民的實際困難作為推進社區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才能破解社區管理難題,匯聚基層共治合力,促進社區更加和諧穩定發展。”黨員管理上,張海東堅持召開支部書記例會,經常與黨員談心,增強黨員學習活動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他們還多次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如乒乓球比賽、象棋比賽、老干部文藝匯演等,讓轄區老人們老有所養、老有所樂,社區黨委的各項工作受到了居民們的一致好評。
德州日報新媒體出品
記者|于斌 編輯|趙治紅
審核|胥愛珍 終審|朱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