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11月8日至11日在北京舉行,這是在重要歷史關頭召開的一次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會議。7000余字的會議公報有許多重要論斷、提法,內涵深刻。
1:百年歷程四個“偉大飛躍”
公報指出四個“偉大飛躍”: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實現了一窮二白、人口眾多的東方大國大步邁進社會主義社會的偉大飛躍;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實現了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推進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飛躍;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這四個“偉大飛躍”的成就一脈相承,是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始終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主題的輝煌成果,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
2: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
公報指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
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黨從新的實踐和時代特征出發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
3:兩個“確立”對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具有決定性意義
公報指出,黨確立習近平同志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反映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對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具有決定性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根本在于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航掌舵,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航向。
堅強的領導核心和科學的理論指導,是關乎黨和國家前途命運、黨和人民事業成敗的根本性問題。黨中央有核心、全黨有核心,黨才有力量。確立習近平同志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是時代呼喚、歷史選擇、民心所向。堅定擁護和維護習近平總書記的核心地位,中華“復興”號巨輪有了堅強有力的掌舵者,面對驚濤駭浪就能做到“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我們黨就能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度演進互動的復雜條件下,堅持正確前進方向,乘風破浪不迷航。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于2021年11月8日至11日在北京舉行。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習近平作重要講話。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4:從13個方面概括新時代發展成就
全會最重要的成果是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深刻揭示了“過去我們為什么能夠成功、未來我們怎樣才能繼續成功”。與我們黨百年歷程中制定的《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相比,這次決議把著力點放在總結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上,重點總結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和積累的新鮮經驗。
公報從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全面從嚴治黨、經濟建設、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政治建設、全面依法治國、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國防和軍隊建設、維護國家安全、堅持“一國兩制”和推進祖國統一、外交工作13個方面概括新時代發展成就。
這13個方面,對黨的十八大以來黨治國理政采取的重大方略、重大工作、重大舉措進行了系統闡述,體現了這個階段的原創性思想、變革性實踐、突破性進展、標志性成果。
5:提出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五方面歷史意義
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歷史意義是,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的前途命運;開辟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展示了馬克思主義的強大生命力;深刻影響了世界歷史進程;鍛造了走在時代前列的中國共產黨。
這五個方面,是從人民命運、道路選擇、理論創新、世界影響、自我革命的維度對我們黨百年奮斗歷史意義、歷史性貢獻進行概括和總結。
6:總結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十條歷史經驗
“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人民至上,堅持理論創新,堅持獨立自主,堅持中國道路,堅持胸懷天下,堅持開拓創新,堅持敢于斗爭,堅持統一戰線,堅持自我革命。”
這是公報提出的,百年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奮斗積累的寶貴歷史經驗,總結為“十個堅持”。十條歷史經驗是系統完整、相互貫通的統一體,是從我們黨的歷史中總結出來的,是歷史發展的結果、歷史實踐的產物、歷史奮斗的結晶,是歷史規律的昭示。作為我們黨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是我們黨引領中國未來的科學指引。
監制:趙承
策劃:張旭東
主筆:黃玥
統籌:張曉松、劉東凱、王絢
視覺 | 編輯:朱高祥
新華社國內部制作
新華社第一工作室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