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陳蘭蘭申青龍羅婷婷報道
德州新聞網訊 1月6日,在德州富華生態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新上的870EX型智能渦流紡紗機正在高速運行。通過高端智能化高性能纖維紡紗設備每分鐘可生產紗線550米,不僅提升了效率,紗線質量也顯著提升。
富華生態科技創建于2009年,是一家集棉紗、混紡紗、坯布生產銷售等于一體的紡織企業。因未能及時進行設備及技術創新,10余年前的生產設備已遠遠不能夠滿足生產需求。為改變這一現狀,去年3月,在經濟開發區黨工委、管委會工作人員幫助下,富華生態科技投資4700萬元建設高端智能化高性能纖維紡紗升級改造項目。在新設備、新技術的支撐下,新產品再度占據高端市場。調試完成后,公司高性能纖維紗線月產量達330噸,年可實現銷售收入1.2億元。“傳統產業是經濟發展的基礎性產業,為促進就業、增加收入、繁榮市場等作出巨大貢獻,是壯大經濟的寶貴財富而不是制約發展的‘包袱’。我們要深入實施技改創新工程,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激活產業發展新動能。 ”經濟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安德街道黨工委書記穆秀智說。
為激活發展新動能,近兩年來,經濟開發區重點打造新材料產業園和新舊動能轉換示范園兩大招商載體平臺。按照“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管理”的模式,聚焦新材料、智能裝備制造、新能源設備及特色輕工優勢產業和產業鏈重點配套企業,主動對接發達地區、重點園區和知名企業,實施產業鏈及產業集群招商、專業招商、以商招商、小分隊招商。通過精準對接,去年該開發區新簽約落地項目34個,過億元項目13個,總投資33.7億元。目前,新簽約項目已開工19個,為高質量發展植入新動能。
在積極引進新動能的同時,經濟開發區針對個別產業產品層次不高、經濟效益下降等問題,把推動企業轉型升級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主要抓手來抓。他們多次召集專題會議,集中分析研判技改情況,并組織工作人員深入企業摸底調研,將企業面臨的問題及發展需求詳細列入臺賬。在此基礎上,該開發區積極爭取各級扶持政策,鼓勵企業圍繞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等進行創新,降低生產成本、提升產品核心競爭力。搭建企業對接高校、科研院所的橋梁,協助企業引進高層次人才,增加企業創新研發“造血”功能,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持久動力。
2020年,經濟開發區新建續建項目63個,其中技改項目26個。目前,山東中茂圣源實業有限公司、山東中昊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等項目已初見成效。技改項目全部完成后,年可實現銷售收入37.4億元,年增稅收3.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