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 (通訊員 劉風國) “最后一公里”一直是很多農業專家及部門多年來研究解決的農業生產中的重大課題,“最后一公里”問題導致一些先進的種植技術不能夠真正應用到農業生產,優質的農作物品種和化肥得不到充分利用,農業機械發揮不到現代化的作用,農業灌排設施不能夠暢通。為此,翟家鎮作為全國高產創建整建制示范鄉鎮,通過聘請專家教授、加大農業基礎設施投入、建立健全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體系等措施,打通了農業生產中的四個“最后一公里”。
??? 建立健全農技推廣體系,打通農技服務“最后一公里”。近幾年來,翟家鎮聯姻山農大達成了校企合作關系,中國工程院院士余松烈、省小麥專家董慶裕等專家長期進行技術指導,邀請市縣農業專家定期開展農業技術培訓,建立起了由院士、教授、農業專家組成的農業專家技術指導體系和鎮農技指導員、村科技示范戶、種糧戶構成的“1+5+20”的農技服務推廣體系,每年舉辦各種農技培訓50余次,培訓農民7200余人次。為56個村選派了農業技術指導員,培植了280多個科技示范戶,輻射帶動農戶近6000戶,實現了全鎮4萬余畝農田的農技服務全覆蓋。
??? 建成農業水利工程網格,打通農田灌排“最后一公里”。翟家鎮結合實際地形條件,對全鎮農田灌排溝渠進行了長期總規劃,通過清淤疏通、連接斷檔、新挖溝渠、建設橋涵等措施,建成了全長60多公里的灌排體系,建設橋涵、水閘120余個,翟家鎮4.8萬畝耕地實現灌排無阻。同時,鋪設PVC灌溉管道12000多米,實現近萬畝耕地的刷卡灌溉。截止目前,全鎮農田灌溉機井超800眼,實現每60畝耕地1眼機井的農業灌溉新格局。
??? 實施種肥統測統配計劃,打通農資配送“最后一公里”。“今年多虧了測土配方施肥,今年在受凍害的情況下我的麥子每畝地打了960多斤。”翟家鎮學春糧食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王學春說。翟家鎮針對市場上良種、化肥品種繁多、魚龍混雜的現狀,把測土配方施肥、統一供種供肥工作當做農業生產的基礎性工作抓好抓實,對全鎮不同區域、不同地質進行了定期取樣測土,聯合縣農業局等部門進行化肥統一招標采購,切實做到農作物和土壤的按需供肥。同時,該鎮在多方努力下,自去年開始實行了全鎮4.8萬畝耕地的玉米良種全部免費供應,并且統一種植了小麥良種。
??? 建設農機調配服務中心,打通機械化管理“最后一公里”。今年,翟家鎮在“良種、良肥、良法”的基礎上,又在“良管”上進行了深入實踐探索。以前,在農田機械化管理與收割中存在著機械分布不均衡導致機械怠工或短缺的現象,甚至有的地塊得不到及時的機械化服務。為此,翟家鎮成立了農機調配服務中心,把全鎮的小麥、玉米收割機、播種機等農業機械全部登記在冊,根據全鎮56個村的耕地面積及分布情況,由鎮農機調配中心進行各種農機的統一調配、跟蹤服務,實現農機的利用最大化和農業收種的時間最短化。今年“三夏”期間,該鎮統一調配小麥收割機120余臺套、玉米播種機160余臺套以及三輪車等運輸車輛,實現全鎮4.8萬畝農田提前4天完成了收種任務,全面降低了農業生產成本、減少了農業損失、提高了農業機械的合理化利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