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祿超
??? 立體種植實現土地效益最大化,多茬種植實現畝均增產5000斤,有機種植菜農畝均獲利6萬元……我縣通過推廣科技、發展特色農業,為農民鋪就了增收致富的康莊大道。
設施蔬菜把“樓”蓋
??? “我家菜種的是二層樓,一層剛收完,二層就熟了,一年四季都豐收。”臨南鎮馬道口村的村民馬好善逢人便說。走進馬好善的“立體種植”大棚里,一片清新的綠色立刻映入眼簾,攀在立架上的豆角長勢良好,而架下的包心菜也鮮嫩可愛、令人垂涎。“我這個棚占地兩畝,光豆角一年就能收入8000多元,再加上包頭菜和菜花,賺2萬多不成問題!”馬好善給筆者算了一筆賬,以前只種包頭菜、菜花,每畝平均一年才掙七八千元,現在一塊地同時種三樣菜,平均1立方米就有30多元純利潤,“立體種植”讓他由以前的論畝掙錢,變成現在的論立方了。
??? 由于蔬菜大棚高度多在3米左右,而包頭菜、辣椒等作物高度都不足1米,存在較大的剩余空間。于是,我縣積極引導菜農依照蔬菜生長空間的交錯性、生長時間的順序性和生理互補性,對蔬菜品種本身的根系結構、采光量、生長期等特性進行科學搭配,摸索出“早春西瓜—豆角—辣椒”、“包頭菜—豆角—菜花”、“西紅柿—豆角”等多種立體種植模式,開發種植特色蔬菜、綠色蔬菜,實現了土地效益的最大化。
“矮個”番茄受青睞
??? 在臨南鎮夏口村劉若花的西紅柿棚里,西紅柿秧只有1米左右高,從棚頭到棚尾一覽無余。“秧長到3米高養分就跟不上了,灰霉病、葉斑病、病毒病……治完一波又一波,這時候采摘的第4穗西紅柿整體質量比剛上市的要差很多,賣不上好價錢。”劉若花向筆者介紹說,“自從去年經過縣蔬菜專家指導,我就嘗試一年兩茬種植,把西紅柿秧控制在1米高,只摘前3穗的柿子,第二茬也是如此。這樣西紅柿果然很少得病,一年光藥和肥就能省1000多元錢,還能收6穗高品質西紅柿,每斤都比市場價高出3毛錢。”
??? 為幫助群眾種出更安全、優質的蔬菜,我縣引導菜農趕在一茬西紅柿上市前進行二茬定植,并在西紅柿秧長到一米高的時候去頭控高,保證養分供應以確保蔬菜品質。據了解,使用二茬模式種植的西紅柿畝均增產5000斤,平均每畝比一茬種植模式多收入4000多元錢。韭菜不割反往土里埋
??? 眼下正是韭菜上市的好時節,在邑鳴韭菜種植基地,筆者看到,菜農們非但沒有忙著收割,反倒不停地用鐵锨揚土,把韭菜埋了起來。“我種的這是有機韭菜,品質好壞關鍵全在根上,所以一年只在春節前收割兩次,其它的時間全都用來養根。”面對筆者的疑惑,菜農劉成明解釋道,“韭菜每年都要‘跳根’,割的次數越多根就‘跳’得越高。現在上土是為了讓韭菜靜心養根,根強秧才壯,才能在收割時達到最佳品質。”
??? 邑鳴韭菜種植基地位于臨南鎮劉雙廟村,基地建立之初,我縣便嚴格按照《有機韭菜標準化操作規程》,引導基地農戶全面使用覆蓋防蟲網、誘蟲燈、粘蟲板等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及微滴灌等先進實用技術進行生產,指導菜農通過少收多養、定期培土等方法解決韭菜跳根問題,以提高韭菜品質。據了解,該基地生產的“久之最”牌韭菜已獲得了國家農業部頒發的“有機轉換產品認證證書”,目前畝均年產8000斤左右,凈利潤6萬多元,基地年純收入在6800萬元以上,有機韭菜收入占該村村民總收入的80%以上,是單純依靠糧食收入的40多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