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瑋
??? 近年來,理合務鎮實施產業富民戰略,從而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步伐,不斷創新思路、整合產業結構,始終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首要目標,把推動農村經濟發展放在突出的位置,真正擦亮“中國西葫之鄉”、“種雞之鄉”等鎮域經濟新名片。理合務鎮新農民正在用科技手段編寫致富新密碼。
??? 產業“聯姻”菜雞“結親”實現雙贏
??? 蔬菜種植在理合務鎮起步早,發展已經比較成熟,大棚西葫成為理合務鎮農業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種雞養殖是理合務鎮近幾年來興起的新型產業,雖說起步晚但是后勁十足,已經成為理合務鎮農業發展的后起之秀,本來兩種貌似不相干的產業卻在鎮政府積極干預引導下結成“親家”,相互滲透成為復合型產業,種雞養殖戶的雞糞成了大棚蔬菜最好的有機肥料,菜農減少了運輸費用節約了成本,是綠色無公害食品的最好保正。反過來,西葫的瓜蔓和不成形的果實經過加工也成了種雞尚好的飼料,大大提高了雞的產蛋量。據不完全統計,兩者“聯姻”后每個農戶至少節約成本5000元,農戶增收8000元以上。
大棚變成菜農的“聚寶棚”
??? “一個大棚三種菜:豆角、蘑菇、西葫來比賽,立體種植真不賴,富了腦袋富口袋!”這是沙于村村民于春水自編的順口溜,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科技致富,在示范園區內建立了農家書屋,于春水根據就是根據農家書屋的致富書籍里的介紹試種了豆角、蘑菇、西葫三種作物的立體種植,節約土地資源,充分利用冬暖大棚里的溫度、陽光、濕度,試種了一季后,收入增加了一倍,現如今黨委政府正在大棚區內推行這種新的種植模式,這一種植模式合理利用讓蔬菜大棚真的成了村民致富增收的“聚寶棚”。
??? “三茬輪種”小拱棚拓寬致富路
??? 蔬菜大棚是理合務鎮農業發展的主導產業,但由于土質和水源條件的限制,有些地塊不適合發展冬暖式大棚。于是,孫天寺村就在農業產業化道路上另辟一條新徑,2012年春,理合務鎮黨委政府組織60戶農民去臨南鎮參觀學習取來“真經”,黨委政府通過物質獎勵和提供小額貼息貸款等方式在孫天寺村發展了50個蔬菜小拱棚。小拱棚投入少,回本快,對土質要求低,管理粗放,根據各種蔬菜的生長習性,菜農打好“時間差”:開春后第一茬種植對溫度要求不高生長期較長的西葫;進入六月份以后種植對光照要求高、生長快的太空椒;秋后天氣逐漸變涼,經過拱棚提溫適合發展生長期較短的大葉菜。“三茬輪種”讓一畝地變成三畝地,每畝拱棚收入都在2萬元以上,真正拓寬了菜農的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