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閻潤珍 通訊員 郭吉顯
??? 春夏交替時節,氣候變化多端,早晚溫差大。所以還是得捂春,預防著涼感冒。同時,這個節氣也是多種慢性疾病易復發之時,如關節炎、哮喘、精神病等,因而有慢性病的人要忌食易發的食物。
四大疾病高發需警惕
??? 春末夏初本來就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期,一些患有高血壓等基礎病的中老年人更要注意,不要過度勞累或傷心。
??? 德州市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李克清提醒,心臟病患者平時也應積極預防心肌梗塞的發生,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人,外出時一定要隨身攜帶具有保健和急救功效的救心藥物。
??? 春季是冷暖空氣交替最活躍的季節,這樣的天氣條件會直接影響呼吸道黏膜的防御功能,所以,春季往往是呼吸道傳染病的高發時節,流感、腮腺炎、猩紅熱時常流行。市人民醫院呼吸內科主任尹麗霞提醒,疾病流行期間,不要頻繁出入人多的公共場所。每天用淡鹽水漱口,或吃幾瓣生蒜,或在室內熏醋,可預防疾病。
??? 清明時節,雨水頻繁,類風濕病患者往往苦不堪言,表現為身體沉重、疼痛,尤其是關節伸縮不順,引發腰背病或關節痛。所以,患者在春季乍暖還寒之時,應更加注意調養和治療。預防“濕邪”入侵,慎防類風濕偷襲。
??? 另外,春天也是花粉癥、桃花癬、丘疹樣蕁麻疹、顏面部復發性皮炎等的高發期。在花粉季節,有過敏史和敏感性皮膚的人清明掃墓時應盡量躲避花粉,加強個人防護,防止吸入致敏花粉。
??? 有過敏史的人可事先口服抗過敏藥物,且最好能隨身攜帶口罩備用,并穿著長袖衣物,避免直接與過敏原接觸,以減少花粉侵入。
飲食清淡少吃“發”物
???? “這時候是哮喘、高血壓、心腦血管病等慢性疾病好發的季節,如果這時節再吃發物的話,很可能誘發這些疾病的發生。”市人民醫院消化內科主任周連泉說,所謂“發物”,從中醫角度上是指動風生痰、發毒助火助邪之品,因此像羊肉、狗肉這些食物要適當少吃,飲食還要以清淡為主。宜食物有粳米、芝麻、花生、赤小豆、糯米、鵪鶉、鵝肉、梨、桃、櫻桃等。養生的湯品有紅蘿卜竹蔗水、胡椒煲豬肚、川芎白芷燉魚頭、韭菜滾狗肚魚等。
??? 清明時節,天氣溫暖、陽氣生發,傳統養生學認為“春與肝相應”,因此春養肝常保健。此時可選擇具有疏散風熱、清肝明目功效的菊花茶飲用,不但可以養肝利膽、疏通經脈,還可借此將一個冬季積存在體內的寒邪散發。
多吃“三黑”提高免疫力
??? 春季風大,容易使身上的毛孔都散開,導致風寒入侵,容易引發感冒以及風濕、肩周炎等關節疼痛。清明時節的氣候雨水較多,引起濕氣要比平時更加重,應該更加注意防止濕寒侵邪。市民可以熬點蓮子銀耳粥,吃點百合山藥粥,多喝點綠茶等。這樣都能有助于清肺火,利健康。
??? 另外,這個時節可以多吃“三黑”食物黑米、黑芝麻、紫菜,不僅能養肝,還能有助于提高免疫力,為防病打下基礎。經常食用,對改善人體健康也是益處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