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訊員 劉珊珊
“孩子出生后的1-3個月內,如出現不注視眼前物體、頸不能豎直、豎頭不穩、左右搖晃等癥狀時,家長應提高警惕,孩子可能患上腦癱了。”德州市中醫院康復醫學中心兒童康復治療師李書萍介紹,出現腦癱需要及時診斷治療,如果救助不及時延誤孩子的最佳治療時機,將對孩子的一生都產生極壞影響。可令人遺憾的是,由于很多家長對腦癱知識的缺乏,并不知道孩子已經患上了腦癱,導致病情加重,錯過了治療的最佳時機。
??? 據了解,腦癱是幼兒時期常見的傷殘情況,是腦發育早期各種原因所致的非進行性腦損傷,主要表現為中樞性運動障礙及姿勢異常,部分腦癱患兒還會伴有智力低下、癲癇及行為異常。李書萍提醒,首先,當孩子出生時早產、缺血缺氧、病理性黃疸、超低體重時,就要注意給孩子做積極治療,盡量降低孩子腦癱的發生率。定期給孩子做體檢,了解孩子發育是否正常。其次,出現這些癥狀不容忽視:1-3個月時孩子不注意看人,不注視眼前物體,頸不能豎直,豎頭不穩、左右搖晃,俯臥位,頭不能上抬,手緊握拳,拇指內收;4-5個月孩子不會笑,表情呆滯,眼神不靈活不追視眼前物體,不會翻身,不能扶成坐位,軀干多呈前傾或后傾;6-7個月時無手、口、眼協調姿勢,表現為手拿物體不能入口,手不抓物體或抓住后很快松開,經常出現非對稱姿勢,手握拳,不能獨坐等。
??? 據了解,腦癱患兒在各個方面的發育都比正常同齡兒童差,如全身發軟、無力或四肢僵硬易驚厥,角弓反張、少動或過度亂動,喂奶時出現吸吮無力、吞咽困難或經常嗆噎吐奶,嬰兒嘴巴不能很好閉合,哭聲微弱或尖叫,智力也落后于正常兒童。“我們經常講小兒腦癱的治療原則: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因為早期治療對于腦癱兒童的功能恢復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李書萍說,科學研究發現腦組織在嬰兒早期(0——6個月)尤其在新生兒期尚未發育成熟,還處于迅速生長發育階段,而腦組織損傷也處于初級階段,異常姿勢和運動還未固定化,所以這一時期的可塑性很大,代償能力強、恢復能力強,在這一時期及時治療,可得到最佳治療效果。“如果錯過這一時期,治療效果會大打折扣,由于繼發性變性等原因,可發生肢體攣縮和變形,使異常姿勢固定化,給后期康復帶來很大困難,也給患兒造成極大的痛苦,因此,盡早發現患兒的早期臨床表現就尤為重要。”李書萍說。
■相關鏈接
??? 李書萍康復醫學中心兒童康復治療師。擅長腦癱兒童、腦炎后遺癥兒童的肢體功能康復訓練,雙上肢精細功能康復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