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 閻潤珍 通訊員 李夢嬌 張詩月
天氣暖和了,82歲的楊奶奶喜歡在陽臺上曬曬太陽,一坐就是兩三個小時。這一天,她起身時不慎閃了腰,痛得她不敢動,貼膏藥也不見好轉,來到德州市人民醫院創傷、運動醫學科檢查才發現是腰椎壓縮性骨折。該科室主任崔風國提醒廣大老年人,平時坐一會兒就要活動活動,不要久坐或突然做劇烈的動作,以免因腰肌緊張、僵硬或動作姿勢不好而導致椎間小關節紊亂或骨折。
關注骨質疏松早期信號
據了解,骨質疏松是一種以低骨量、骨組織微結構改變、骨脆性增加及易致骨折為特征的代謝性骨病。人自出生到20歲,骨礦物質不斷增加,30-40歲時骨量達到一生中的峰值。從40歲開始,骨量開始緩慢減少,骨骼變得越來越脆弱,就容易發生骨折。
怎樣才能早期發現骨質疏松呢?崔風國指出,由于骨質疏松的發生是在無聲無息間進行的,只有少數患者得到了治療,因此,中老年人應平時多加注意,當出現胸腰背部慢慢變駝、腰慢慢彎曲、腿腳不如以前靈便、身高變矮,甚至腰背或全身不明原因疼痛、頻繁抽筋、髖骨等處易骨折等癥狀時,不要以為這些只是年老的現象,還要當心骨質疏松的發生。“除臨床表現外,骨密度測量是診斷是否患有骨質疏松的主要檢查手段,通過定期檢查骨密度,可了解骨量是否降低,預測骨折風險,從而引起病人足夠重視,降低骨折發生率,提高生活質量。”崔風國說。
骨質疏松單純補鈣作用小
很多人認為骨質疏松就是缺鈣,補鈣就行了,其實這種認識是不全面的。崔風國說,缺鈣與骨質疏松有關,但這只是病因里面的一方面,不能把缺鈣和骨質疏松等同起來。
一味補鈣甚至會耽誤治療時機,影響生活質量。在補鈣的同時更應補充一定的維生素D,促進鈣的吸收。治療骨質疏松的目的是降低骨折風險,補鈣之余,還需使用抗骨質疏松藥物。崔風國建議患者最好到正規醫院就診,醫生會根據檢查結果和患者的具體情況綜合用藥,規范化治療。但藥物治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長期堅持,配合適量運動,如有氧運動,這樣才能打好骨骼“保衛戰”。
預防骨質疏松從點滴做起
骨質疏松需要綜合性的治療,通過加強營養、常曬太陽、多運動可達到有效作用。平時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做到不吸煙、不飲酒、少喝咖啡、濃茶及含碳酸飲料。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攝取足夠的鈣質和維生素D,進食富含鈣、低鹽、適量蛋白質的均衡膳食。老年人可以多喝牛奶,牛奶中富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維生素和水等六大營養素,不僅可以減少骨礦物質的流失,有利于預防骨質疏松癥,而且還能增強體質,提高生活質量。
其次,適當增加戶外健身運動,應為適量運動,如太極拳和緩步跑,每星期保證至少3次運動,每次20-30分鐘,注意防止跌倒。
另外,老年人要多曬太陽。曬太陽可以在上午6時至9時,這時的陽光以溫暖柔和的紅外線為主,是一天中曬太陽的第一個黃金時段。而上午9時至10時、下午4時至7時這兩個時間段,陽光中的紫外線A光束增多,是儲備體內維生素D的大好時間,如果老人缺鈣或者骨質疏松,應該在這兩個時間段好好曬曬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