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人體生理機能、新陳代謝最活躍的時期,也是一個非常適合養生的季節。“春天飲食搭配還要講究‘五味原則’,巧配五味對健康大有裨益。 ”德州市立醫院中醫科主任劉寶溫說。
甘味補脾。肝火旺會傷及脾胃,影響其運化功能。這時,可吃些甜的食物,補充人的脾胃之氣。中醫認為,脾胃是后天之本,是人氣血的源頭,只有脾胃健運,氣血生化有源,身體才能更健康。因此,這個季節要吃甜味食物,如大棗、山藥、桂圓、地瓜、南瓜、草莓等。
酸味柔肝。春天養生不當很容易損傷肝氣,春天重在養肝柔肝,酸味入肝,如酸棗、梅子、檸檬等可適當多吃。
溫補陽氣。陽氣對人體起著保護作用,可以使人體免受外界的侵襲。春天宜食溫補陽氣的食物,飲食中可以搭配牛羊肉、姜、蔥、韭菜、紅茶等。
淡味平補。經過冬季進補,很多人會出現維生素或微量元素攝取不足,最明顯的表現為口腔潰瘍等,這時應多吃口味清淡的蔬菜,可以補充營養,如芹菜、菠菜等。
野味解毒。每年的三四月份,是野菜盛產的季節,多吃野菜,可以起到保健作用。薺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維生素B,可以降低膽固醇,還有保肝護肝、健胃消食的作用。馬齒莧含有核黃素、抗壞血酸等營養素,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痢,對預防糖尿病有一定的作用。
除飲食上應該注意外,人們平時應多運動,根據自己年齡與體質狀況選擇戶外活動,如太極拳、慢跑、放風箏、春游踏青等;保持樂觀的心態,心胸開闊,假期外出郊游,陶冶性情;春天宜晚睡早起,尤其要注意防風御寒,根據“春捂秋凍”的原則,隨氣溫的變化增減衣服,適應氣候多變的規律。
受訪專家:德州市立醫院中醫科主任劉寶溫
□本報記者 滕璐 本報通訊員 楊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