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5月至10月都是小兒燒燙傷的高發時期。近日,記者從德州市第二人民醫院燒傷科獲悉,該科室門診自5月份起,每天都要接診數十位燒燙傷病患,其中嬰幼兒約占三分之一。
嬰幼兒如果被燙傷,家長如何在第一時間緊急處理?專業醫生給出了詳細解答。
嬰幼兒被燙傷多因看護疏忽
前幾天,德州市第二人民醫院燒傷科副主任張淑琳接診了一位8月齡嬰幼兒。患兒送院時,前胸、腹部、大腿皮膚發紅、脫皮,還有多個水泡。患兒父母自述,把孩子放在地上爬行時,忽略了地上放置的熱水瓶。孩子伸手抓握,熱水瓶摔破,導致被燙傷。“父母第一時間用冷水沖了一段時間,在送院途中也一直用毛巾冷敷,處理妥當以及送醫及時,孩子恢復得很好。”
張淑琳表示,在收治的燙傷患兒中,燙傷原因多種多樣,但大多是家長看孩子時疏忽大意造成。“燒燙傷患兒集中在8月齡至三歲左右。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沒有危險意識,喜歡探索,對任何事物都充滿好奇,家長在看護時一定要提前規避危害,妥善放置家中易造成燒燙傷的物品,如熱水瓶、開水壺、熱湯等,防止小兒抓翻或碰到。”
燙傷后家長處理方式很關鍵
“幾乎每天都會遇到被燙傷后的不正確處理方式。”張淑琳表示,如果患兒被燙傷后不能及時得到正確處理,可能會延誤治療,甚至造成嚴重后果。
張淑琳之前接診過一名患兒,“洗澡前,家長在澡盆里倒上熱水,轉身拿涼水時,孩子坐進澡盆里了,臀部、背部、大腿被不同程度燙傷,治療了一個多月才出院。”其實這個孩子本可以早出院,創傷面積也會比現在更小,但因為家長使用了不正確的處理方式,耽誤了最佳治療時間。
“小兒燒燙傷如果處理不好,特別容易使創面加深,形成創面不愈合,導致疤痕增生嚴重。疤痕增生會影響孩子后期的生長發育,只能做整形手術才有可能恢復。”
張淑琳強調,嬰幼兒燙傷嚴重會導致休克,如果家長采取不正確處理方式,造成后期發生感染、膿毒血癥或是其他一些臨床癥狀,不僅會加大治療的難度,甚至會干擾醫務人員對燒燙傷程度的判斷。
重度燒燙傷應盡快送醫院治療
“天氣炎熱,衣著單薄,裸露的皮膚多,很容易發生燒燙傷,尤其是兒童。”張淑琳介紹,燒燙傷是兒童常見的意外傷害,根據嚴重程度不同可分為三度。一度燒燙傷程度最輕,表現為皮膚發紅,或者有輕微紅腫,無水泡;二度燒燙傷會引起水泡和較嚴重的紅腫;三度燒燙傷的創面蒼白、焦黃甚至焦黑,會引發嚴重的損傷。
張淑琳指出,出現燒燙傷后,家長可以按照“沖、脫、泡、蓋、送”的方法進行處理,能夠有效減少疤痕增生的概率。“如果兒童出現燒燙傷,一定要第一時間用涼水沖,而不是脫衣物,這樣不但可以減少疼痛,還可以降低皮膚溫度,有利于以后皮膚瘢痕的恢復。降溫10至30分鐘后,去除傷口上的衣物,盡量使用剪刀,同時要避免傷到皮膚或弄破水泡。再用冷水持續浸泡燙傷部位30分鐘左右。最后,用無菌紗布或干凈的毛巾、棉布覆蓋傷口并固定,保持傷口清潔,及時到醫院就診。”
張淑琳強調,如果是小面積燒燙傷,起了小水泡,早期盡量保持泡皮完整。如發生重度以上燒燙傷時,應盡快送往正規專科醫院接受治療,在就醫途中適當讓患兒飲用含鹽飲料,但要避免飲用含糖飲料、白開水、礦泉水等。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 于海琳 通訊員 張月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