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明一家三口街頭宣講“文明用餐杜絕浪費”。 記者劉臻攝
“同學們,吃不了的飯菜一定記得打包。”“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人人有責。從我做起,拒絕浪費。”3月28日,市志愿者協會秘書長楊明和她的丈夫焦武中、兒子焦振鵬,還有20余名志愿者來到德州學院步行街,開展“文明用餐拒絕浪費”宣講活動,將“光盤行動”“記得打包”等提示牌及宣傳海報發放給餐飲工作人員,引導更多市民踐行勤儉節約的良好風尚。
楊明一家熱心公益,連續7年參加志愿服務,被評為我市2019年度最美家庭。樂觀、干練,這是大家對楊明的印象。雖然從小左腿殘疾,但作為志愿服務活動的策劃人和執行者,她總是比別人奉獻得更多。
每次志愿服務活動前,她總是寫好策劃、發動組織人員、對接服務單位和場地;志愿服務實施當天,還要提前到達活動地點,拿著條幅、紅馬甲等著志愿者們到來。“我與青年志愿者服務站是一起成長起來的親密伙伴。”這是她常說的一句話。
2012年深秋,楊明和丈夫帶著4歲的兒子,從臨邑縣到德城區打工。后來因為兒子經常生病,她辭去零工在家照顧孩子,期間自發參加了一些愛心活動。2013年3月,她聽朋友說共青團德州市委要成立青年志愿者服務站,正在招募志愿者,便趕去報名。一次,一名大學生志愿者有急事回齊河老家,她主動幫他替了一天班,從此服務站便有了她的崗位。
2013年7月,楊明成為團市委招募的專職志愿者,并漸漸成為志愿活動的策劃人。起初,不會寫策劃方案,她找團市委的干事請教;為了能盡快和受助單位熟悉,她經常跑單位,甚至放棄節假日。最終,策劃、組織、實施活動,都能獨立完成了。與此同時,青年志愿者服務站也不斷壯大起來,從最初的16名志愿者,到1800名志愿者;從管理松散,到志愿服務常態化、項目化、制度化,再到建立志愿服務項目庫,都包含了她的辛勤付出。
楊明了解到德州市特殊教育學校和聾兒學校有很多殘障兒童家境不富裕,便組織助殘志愿服務活動,與孩子們結對幫扶。每個月她還組織志愿者關愛孤寡老人。從2013年至今,組織策劃的志愿服務活動多達500余次,參與幫扶群眾千余人。
在她的影響下,丈夫、兒子都加入了志愿服務隊伍。丈夫焦武中是德州致遠中信不動產評估有限公司的測繪技術員,多年來一直支持楊明從事志愿服務活動。最初楊明不會操作電腦,焦武中忙完自己的工作,加班幫她寫材料、制表。楊明作為專職志愿者,每月崗位補貼只有1200元,每當需要購買愛心物資、為困難群眾捐款捐物時,丈夫總是慷慨解囊。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襲來,他和楊明都成為抗疫志愿者,每天募集愛心物資后,送到抗疫一線醫護人員和家人手中。
上六年級的兒子焦振鵬從5歲起便參加志愿服務。楊明組織關愛孤寡老人活動時,他是慰問團里的武術演員,用自己的特長逗老人們開心;慰問留守兒童時,性格開朗的他和媽媽一同去陪他們寫作業、做游戲。他說:“媽媽是我的榜樣,我要向她學習,做一個勇敢善良又有愛心的人。”
關愛他人,快樂自己。楊明說:“我們一家人都希望盡自己的微薄之力,傳遞正能量,為建設和諧、文明的新德州貢獻力量。”
□本報記者劉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