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吉濤,男,1984年6月出生,山東寧津人,中共黨員,參軍5年,現為寧津縣時集鎮虎皮張西村黨支部書記。
2007年,從軍隊退役回鄉的葉吉濤創辦起了機械加工廠,開啟了自己的創業之路。在辦企業之初,他就把優先錄用困難和殘疾家庭成員作為一條重要標準放在了用人制度中。他親自到村里的五保戶、殘疾家庭中做工作,把他們請到廠里來上班,并根據每個人的情況為他們量身打造工作崗位。虎皮張西村的張紅英因丈夫殘疾需要照顧,無法外出打工,葉吉濤把她招到廠子里,讓她負責控制數控車床。葉吉濤讓技術員設置好數控車床程序,她只負責開關機和取放件,工作簡單又不是很累。這樣,張紅英不但能常回家照看丈夫,每月還有了固定收入。在他的“宣傳”下,不但自己村的困難戶都進廠當上了工人,附近村的困難戶、殘疾家庭聞訊也來到他的廠子,葉吉濤則全部收下,安排好工作。最多的時候,這樣的人員占到了全廠人數的三分之一。“我是在這片土地上長大的,他們都是我的親人,我不能自己掙錢不管他們。”帶著讓鄉村們都過上好日子的想法,2015年,他走上了村黨支部書記的崗位。
“老百姓想的就是咱要干的!”上任伊始,村民反映灌溉溝渠要疏通,葉吉濤說:“不用管了,咱明天就干”。疏通溝渠成了葉吉濤上任后的第一項工作。他叫來挖掘機,大干了三天,將一條堵了幾十年的溝渠徹底疏通了。村里200畝多畝耕地靠著大河用不上水的問題得到了徹底解決,而且周邊兩個村莊的耕地也跟著受益。解決了老百姓的心頭事,葉吉濤得到大家的認可,也堅定了他干下去的決心。“我要讓全村百姓都富起來”。
葉吉濤為自己定下了每年為鄉村干成一件大事,帶領百姓過上幸福生活的目標。上任第二年,他為村里修起1000多平方米的文體廣場,裝上健身器材,讓百姓有了跳舞休閑的地方;第三年,他修通了村里800多米的進村路;第四年,他自已拿出3萬多元,幫村里實現了戶戶通;第五年,他帶頭捐款2萬元,集資15萬元修起了全鎮第一個村級公墓;第六年,他修了800米田間路,打了8眼機井,全村所有耕地實現了灌溉自動化;第七年,他領辦創辦合作社,流轉土地400多畝,通過租金加分紅,老百姓每畝地收入1200多元;今年,葉吉濤又在村旁挖了坑塘,實現了旱能澆、澇能排,通過閑地挖潛,將140畝閑散地開發利用,每年為集體增收19.2萬元。
每年一件大事,虎皮張西村環境越來越好,農民收入越來起高,葉吉濤當村黨支部書記8年里,虎皮張西村從一個村容雜亂的軟弱渙散村變成了環境優美的富裕村。村里的老百姓都擁護這位“好支書”,但在家里葉吉濤卻總受到家人的埋怨。“為了修路打井到處求人化緣,天天盯在工地上,自已廠子里的活也沒見他這么上心。干活受累不說,還要往里搭錢,咱把廠子干好就行了,當支書圖個啥?”面對家人的質疑,葉吉濤堅持要做下去:“一年少掙幾萬塊錢咱日子窮不了,但用這幾萬塊錢卻能撬動更多資源,讓家鄉變得更美,讓鄉親們更富裕,我就生在、長在這里,這里的事咱不能不管。”現在,葉吉濤已經在策劃明年的大事了,明年大伙就能住上電梯房了,住得集中了,還要再辦一個老年食堂。
虎皮張西村曾經是一個在縣里掛上號的軟弱渙散村,支部力量弱、村莊環境差、百姓怨言多,一年時間里,村里就發生了兩起進京上訪、一起進省上訪,小矛盾更是不斷。為村里疏通灌溉溝渠,這里剛動工,縣里的自然資源部門就找上來了,“我們接到舉報有人在挖土賣錢,來調查一下。”面對這“無妄之災”,葉吉濤坦蕩應對。但當過兵的葉吉濤那刻在骨子里的堅定、頑強、不服輸的品質讓他堅定了把這股“歪風”壓下去的決心。每有大事,葉吉濤都要召開村民大會向大家說明白,他不動村集體一分錢,村里的每一筆賬都記得清清楚楚,定期向村民公開,村集體賬目里沒出現過一次費飯,因工作錯過飯時也都是葉吉濤掏錢請大伙吃飯。在他的帶領下,村班子清正廉潔、辦事公道,想“搞事情”的人也沒有了借口。
葉吉濤還以情動人。村里有一個老上訪戶,因長年上訪家庭條件并不好。葉吉濤了解到他有泥瓦工手藝后,把村里維修公墓的活交給他干,并積極為他聯系活計,使他的年收入增長了2萬多。現在,老上訪戶忙著到處掙錢,上訪的事再也顧不上了。
葉吉濤認為沒有解不開的疙瘩,傾注了真情就會得到回報。作為土生土長的虎西人,村里叔叔大伯嬸子們的晚年生活是葉吉濤上任后最掛牽的事,哪家生活拮據沒有勞動能力,哪家冬天沒取暖,哪家過節孩子們回不了家......這些他都了如指掌。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適時送去溫暖關懷,每年春節,他還自費為村內80歲以上的老人備一份年貨,送去新春的祝福。
昔日的部隊“班長”到今天的“村長”,不同的崗位,一樣的使命。“無論是在綠色軍營,還是在基層一線,軍隊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一刻不能忘,一刻不能丟。我都將始終保持中國軍人的本色,不忘使命勇于擔當!”腦子里有任務,肩膀上有責任,胸膛里有激情,葉吉濤用他堅定的信念和樸素的情懷在虎皮張西村描繪出幅美麗的鄉村振興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