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任夏津縣渡口驛鄉管新莊村黨支部書記兩年,身高178cm的宋舉仁體重降了26斤,臉龐黑瘦,短發蓬亂,眼神卻亮得很。“眼見要變天,得把變壓器安好,別耽誤小麥返青水。”3月17日,在運河西岸600畝肥沃耕地上,他抬頭對電線桿上正在忙碌的兩位電工師傅叮囑到,“接地裝置安完做一下電阻測試,合格了再填土,要不然夏天打雷時避雷器殘壓過大,會燒壞變壓器。”
聽這話就知道,在安裝前他做足了功課,查閱相關資料,跑手續、選品牌都是親力親為。事實上,為這片耕地,他的付出遠不止如此。此事可從就職時開始說起。2020年4月,45歲的宋舉仁在夏津縣渡口驛鄉政府已工作20年,逢市委組織部統一遴選30位村黨支部書記,填充到夏津縣鄉村基層干部隊伍中。有多年鄉鎮工作經驗的他認為,當前農村大有可為。于是他報名參加考試,通過后主動選擇了基礎較差的管新莊村。
基礎到底有多差?他總結,近十年一直是機關干部兼任村黨支部書記,由于歷史原因,村“兩委”班子更是自1997年就進入不穩定狀態,屬較典型渙散村。“所以要先組‘班子’干實事,村民信任咱了,才能辦大事。”
到任后,宋舉仁遍訪黨員群眾,推選村民公認并樂于為民服務的3人擔任村“兩委”干部。隨后清理村內“三資”,村集體有了第一筆收入。他梳理了兩件緊要事兒:把“抵賬”的村委會辦公室重新買回來;給運河東岸耕地裝兩臺變壓器,方便接下來的秋灌。“在哪兒辦公沒那么重要,但村委代表村里的‘精氣神兒’。而且農時不等人,錯過就會減產。”
去年6月“麥收季”,宋舉仁又辦了一件令村民詫異的事情——以自家一處門市房作抵押,以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名義向銀行貸款100萬元。先以高于市場的價格支付600畝地一年的租金,購買農機等基礎物資,種下100畝大豆和500畝玉米。當年秋收后,村集體賬面上有了20多萬元。“好在我家境尚可,老父親做生意給我攢下一套門頭房,我也拿工資,兒子上大學了,沒有啥負擔。”他回憶起參加遴選前與父親的對話,老人問現在村黨支部書記能領多少工資,他回答“干得好每月能拿3000多”。老人說:“去吧,我們不用你管,要干就干出個樣子。”
現在的管新莊村,已初步有了宋舉仁和他父親想看到的樣子:運河兩岸麥苗青青,村內道路筆直平整,小廣場、文化長廊和“幸福院”休閑屋都建設得美觀精巧,一個服裝加工項目正在推進當中……更為重要的是,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向心力更是不斷增強,百姓空前團結,民風大為改觀。
“去年兩次汛情,村民都跟我一起守著河岸;修建村外連接武城縣呂洼村2000米水泥路時,我帶頭捐兩萬元,在外鄉賢捐了16萬元,村里黨員和村民也都主動捐款,一戶不落,一周內籌款32萬元。”宋舉仁被德州市委授予“擔當作為好書記”稱號。今年2月,他在全縣鄉村振興大會上作表態發言時提及此事,讓在場多位村黨支部書記動容。他說:“沒有誰不想帶動一方百姓致富,可能我只是比一般人更堅定一點。任期三年,房子抵押貸款也是三年,三年為期,不負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