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愛東,女,漢族,1978年出生,1998年參加工作,現任臨邑鎮孫家小學教師。教師是鐘愛東夢寐以求的職業,當自己的理想變成現實后,高興之余,鐘愛東也感覺到了沉甸甸的責任和壓力。怎樣才能當好一位老師呢?那時候的鐘愛東青澀迷茫,常常為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思索探尋。
無意爭春,只以深情寄桃李
要給學生一滴水,老師先要有一桶水,尤其是在知識更新速度驚人的信息時代,為更好地適應教學工作,教師必須自己首先緊跟時代潮流和知識更迭節奏,這也給教師教學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為保證自己的教學質量,鐘愛東幾十年如一日保持每天讀書的習慣,同時也給自己準備了“錯題本”,每天堅持把今天講課的優缺點記錄下來,不斷補短強弱,自我提升,不斷增加自己課堂的“厚度”。為了使每一位學生都能跟上進度,學懂學會,鐘愛東非常關注課堂上學生的教學反饋,哪個孩子還沒學會,明天用什么方法講孩子更容易掌握,是她每天下班前必須總結和思考的事情。在全面推進新課改的進程中,鐘愛東勇于站排頭,敢啃硬骨頭,主動改進提升自己的教學方法和理念,在各項工作中勤勉認真,贏得了同事及領導的一致好評。正如她自己所說:“有機會從事自己理想的職業,我覺得非常幸運,我只想在接下來的教學工作中兢兢業業,能像‘老黃牛’一樣做出一點貢獻,不給自己留遺憾。”
不畏作塵,心懷堅守育青禾
工作以來,鐘愛東一直在農村地區從事教學工作。農村學生多為留守兒童,老一輩的“隔代親”也極易造成兒童任性不羈、隨心所欲的不良個性,這就導致了老師們管也難、不管也難,更別說引導他們養成良好習慣、健康發展了。但鐘愛東深知,兒時不良的習慣和行為將會影響孩子終生,因此她盡自己所能幫助班里的留守孩子。班里宋同學常年和年邁的爺爺奶奶生活,衛生習慣很差,學習成績也不好,導致同學們都不愿意和他同桌,久而久之他自己也開始自卑起來,甚至還會捉弄同學、擾亂秩序。鐘愛東了解情況后,就把他叫到宿舍,幫他洗了頭、腳,并買了新衣服給他換上,還主動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給他輔導作業。慢慢地,宋同學自己開始講衛生了,成績也進步了,恢復了自信開朗的性格,重新融入了班集體。為了豐富孩子們的生活,鐘愛東經常借著兒童節、母親節等給孩子們準備小禮物、小驚喜,讓孩子們通過學習之外的快樂,能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此外,鐘愛東還經常家訪,及時和孩子家人溝通交流,向他們普及正確的家教方法,以保證孩子能受到學校、家庭的雙重引導,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每一個孩子都有成長成才的機會,只要老師不離不棄,不怕麻煩,他們一定能另有天地!”鐘愛東始終以這樣一顆寬容、赤城之心去溫暖學生,用愛心、誠心去感化學生,班里所謂的“后進生”在她的關注下不斷趕超進步,精神面貌煥然一新,整個班級的成績也始終名列前茅,也在2014年被評為“德州市優秀教師”。
怎樣才能當好一位老師呢?鐘愛東顯然已經找到了答案。她數十年如一日的堅守,對每一個孩子不離不棄的責任,都已經讓她具備了一名好老師的特質,也讓她更深刻地意識到,教學本就是一個教學相長的過程,她教育孩子的同時,也收獲了無數的心動和愉悅、升華和成長。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相信鐘愛東會繼續努力,不悔誓言,不負韶華!